• [  dǐ fú  ]
  • ㄉ一ˇ ㄈㄨˊ
  • OQ WDY

底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隐伏。

引证解释

⒈  犹隐伏。

汉 马融 《广成颂》:“疏越藴慉,骇恫底伏。”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物乃坻伏”:“底伏,犹隐伏也。”

底伏(di fu)同音词

  • 1、抵负[dǐ fù ]

    1.抵赖拖欠;赖债。 2.下赌注,决胜负。

  • 2、嫡父[dí fù ]

    1.生身之父。

  • 3、嫡妇[dí fù ]

    1.嫡长子之妻。

  • 4、地肤[dì fū ]

    1.通称"扫帚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多分枝,叶线状披针形,开黄绿色小花,茎可做扫帚。果实叫地肤子,扁圆形,有翅,可入中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地肤》。

  • 5、地符[dì fú ]

    1.大地的符瑞。 2.宋代为征收田赋而颁发的土地的凭证。

  • 6、地府[dì fǔ ]

    1.迷信说法,人世之外,另有世界,设有百官,专管鬼魂死人的,称为地府。又称阴间。

  • 7、地傅[dì fù ]

    1.犹邻人,住处相近的人。

  • 8、地腹[dì fù ]

    1.犹言内地,腹地。 2.指大地的深处。

  • 9、底服[dǐ fú ]

    1.致使臣服。

  • 10、堤夫[dī fū ]

    1.修筑或管理堤坝的民夫。

底伏词语接龙

  • 1、1.谓埋伏武士或军队。
  • 2、1.以剑自刎。
  • 3、1.犹言殉节。指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
  • 4、1.下棋时失败的一方表示服输。
  • 5、1.埋伏的军队。
  • 6、1.暗藏的仇敌。
  • 7、1.亦作"伏臈"。 2.古代两种祭祀的名称。"伏"在夏季伏日,"腊"在农历十二月。 3.指伏祭和腊祭之日,或泛指节日。 4.借指生活或生活所需的物质资料。
  • 8、1.见"伏腊"。
  • 9、1.自认年老精力衰退。 2.旧传蝙蝠老后化为魁蛤,名伏老。
  • 10、1.犹言陪礼。
  • 11、1.见"伏枥"。
  • 12、1.尚未开发的物资﹑财源。
  • 13、1.亦作"伏历"。 2.马伏在槽上。指受人驯养。 3.喻指养育。 4.指蓄养在厩中的马匹。 5.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用为壮志未酬,蛰居待时的典故。
  • 14、1.唐户部侍郎萧炅曾将"伏腊"误读为"伏猎"。后因以"伏猎"为大臣不学无文之典实。 2.见"伏猎侍郎"。
  • 15、1.亦作"伏苓"。即茯苓。菌类植物名。寄生于山林松根,状如块球。中医用以入药。 2.彗星的一种。
  • 16、1.见"伏灵"。
  • 17、1.潜藏在地下的水流,地下河流。 2.指水在地下流动。 3.比喻暗中流布。
  • 18、1.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2.指灶神。 3.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 19、1.暗道,隐秘的通路。
  • 20、1.三国魏邓艾的别号。
  • 21、1.沦落。
  • 22、1.埋伏。
  • 23、1.指文章中前后照应的线索。 2.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其脉搏隐伏,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常见于邪闭﹑厥证及剧痛。
  • 24、1.《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莽,丛生的草木。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

底伏的相关查询

底伏的意思解释、底伏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