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ǐ ɡuān  ]
  • ㄓˇ ㄍㄨㄢ
  • HHG CM

止观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停下来观看。佛教修行法门之一。“止”为梵文Samatha(奢摩他)的意译,意为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观”为梵文“毗钵舍那”的意译,意为在“止”的基础上发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张通过“止观”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

引证解释

⒈  停下来观看。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王 与 齐 仇也,筑 武宫。謳 癸 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

⒉  佛教修行法门之一。“止”为梵文(奢摩他)的意译,意为扫除妄念,专心一境;“观”为梵文(毗钵舍那)的意译,意为在“止”的基础上发生智慧,辨清事理。佛教主张通过“止观”即可“悟”到“性空”而成佛。 中国 佛教天台宗创始人 智顗 著有《摩诃止观》、《童蒙止观》等书。

《法苑珠林》卷一〇一引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齐 鄴 西 龙山 云门寺 释 僧稠 姓 孙,元出 昌黎 ……初从 道房禪师 受习止观。”
唐 杜甫 《别李秘书始兴寺所居》诗:“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夫 思大 乃 天台 智者,本师亲受三种《止观》。”

国语辞典

⒈  佛教修行者悟道、入道的二个主要方法。止指一种平静、清楚而不会受到搅乱的心灵状态;能给心更大的洞识力,是修观所不可或缺的。观指对存在的一切物质或精神现象,以无常、苦、空和无我等来观察事物的本性真实差别。止使心从杂染和内在的障碍中解脱;观使修行者入圣流并解脱成佛。

〈六门教授习定论〉:「名一二分定者,或时但有寂处而无罪观;或有众观而非寂处;或时俱有,应知即是止观双运。」

止观(zhi guan)同音词

  • 1、杝棺[zhì ɡuān ]

    1.椴木做的棺材。

  • 2、枝官[zhī ɡuān ]

    1.冗官;闲散无用的官。

  • 3、枳关[zhǐ ɡuān ]

    1.枳木关塞,用以守护和阻隔行人。

  • 4、职官[zhí ɡuān ]

    1.犹官职。 2.各级官员的统称。

  • 5、职管[zhí ɡuǎn ]

    1.职掌。

  • 6、之官[zhī ɡuān ]

    1.上任;前往任所。

  • 7、直观[zhí ɡuān ]

    以感觉直接接受的或直接观察的:直观教学|直观学习。

  • 8、直官[zhí ɡuān ]

    1.当值的官员。 2.指暂时代理他职的官员。

  • 9、直馆[zhí ɡuǎn ]

    1.晋唐以来奉职国家文史等馆的官名。

  • 10、直贯[zhí ɡuàn ]

    1.径直穿过。 2.直接相通。

止观词语接龙

  • 1、①怀着犹豫的心情观看事物的发展变化:意存~丨徘徊~。 ②张望:四下~。
  • 2、1.即观阙。
  • 3、1.观赏文采。 2.宋代观文殿学士的简称。
  • 4、1.观看杂技﹑戏曲等的表演。 2.观看下棋。
  • 5、1.反观回想。
  • 6、1.观察卦爻之象。古人用以测吉凶。 2.观测天象。 3.谓取法,效法。
  • 7、1.看着好笑。
  • 8、1.犹楼台。
  • 9、1.观察心性。佛教以心为万法的主体,无一事在心外,故观心即能究明一切事(现象)理(本体)。
  • 10、1.见"观衅"。
  • 11、1.观察行为。语出《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12、1.瞻仰。
  • 13、1.谓观察研究养生之道。
  • 14、也称“观世音”。佛教大乘菩萨。佛教说他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有求必应。在中国佛教寺院中一般塑像和图像多作女相。女相观音的造像约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代以后。与阿弥陀佛和大势至合称为“西方三圣”。又与文殊、普贤、地藏合称“四大菩萨”。相传浙江普陀山是观音显灵说法的道场。
  • 15、1.观看杂戏。
  • 16、1.亦作"观游"。 2.观赏游览。
  • 17、1.见"观渔"。
  • 18、1.亦作"观鱼"。 2.春秋时鲁隐公故事。《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棠观鱼者。"杨伯峻注:"鱼者意即捕鱼者。"《三国志.魏志.鲍勋传》:"昔鲁隐观渔于棠,《春秋》讥之。虽陛下以为务,愚臣所不愿也。"后泛指观看捕鱼或观赏游鱼以为戏乐。
  • 19、1.宫殿楼阁。亦指道观佛寺。
  • 20、1.观摩效法。
  • 21、①具体的景象和景象给人的印象;外观和对外观发生的反应:以壮~丨有碍~。 ②瞻望;观赏:楼阁建成后,~者络绎不绝。
  • 22、1.占卜。
  • 23、从旁观看战争、战斗,自己不参加。也借指体育竞赛时从旁观看助兴。
  • 24、原为美学术语,现也泛指仔细观察,审视:~传统文化|~现实,正视生活。

止观的相关查询

止观的意思解释、止观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