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à nǚ  ]
  • ㄔㄚˋ ㄋㄩˇ
  • VPT VVV

姹女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奼女”。

⒉  少女;美女。

⒊  道家炼丹,称水银为姹女。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奼女”。

⒉  少女;美女。

《后汉书·五行志一》:“河间 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
唐 罗邺 《自遣》诗:“春巷摘桑喧姹女,江船吹笛舞蛮奴。”
梁启超 《澳亚归舟杂兴》诗:“姹女不知家国恨,更弹 汉 曲入胡琴。”

⒊  道家炼丹,称水银为姹女。婴儿,道教对铅之称。

《参同契》卷下:“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
蒋一彪 集解引 彭晓 曰:“河上姹女者,真汞也。见火则飞腾,如鬼隐龙潜,莫知所往。”
唐 刘禹锡 《送卢处士》诗:“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之二八:“奼女精神似月孤,敢将容易入洪炉。”
《西游记》第十九回:“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

国语辞典

⒈  少女。

《续汉书志·第一三·五行志一》:「河闲姹女工数钱,以钱为室金为堂。」
唐·罗邺〈自遣〉诗:「春巷摘桑喧姹女,江船吹笛舞蛮奴。」

⒉  道家所炼的丹汞。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九·金石部·水银》:「释名:汞,澒,灵液,姹女。」
《西游记·第一九回》:「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

姹女词语接龙

  • 1、1.犹女祸。
  • 2、1.小桑树。
  • 3、1.女子的美色。
  • 4、1.尼姑。
  • 5、1.处女。 2.女子。
  • 6、诗集。郭沫若作。1921年出版。收诗五十六首,《序诗》一首。其中《凤凰涅fd2d》,表现诗人对黑暗社会的诅咒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炉中煤》、《棠棣之花》等,抒发了对祖国真挚的爱;《天狗》、《太阳礼赞》等表现了破坏旧传统的叛逆精神;《地球,我的母亲》等宣扬万物与自我相结合的个性力量。作品反映了五四时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构思新奇,想像丰富,比喻独特。
  • 7、1.女学生。
  • 8、1.外甥女。
  • 9、1.古代神话传说中帝女之尸。 2.泛指女人的尸体。 3.古代祭祀时,代表女性死者受祭的活人。
  • 10、1.古代掌管教养贵族女子的女教师。 2.女子的楷模。 3.尼姑。
  • 11、①古代掌管王后礼仪等事的女官;也指为世妇掌管文件书写的下属。 ②对知识妇女的美称。
  • 12、使1.女仆。
  • 13、旧指有士人操行的女子,现用为对妇女的尊称。
  • 14、1.设有妓院的市肆。
  • 15、1.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事。
  • 16、1.女的文书侍从人员。 2.侍女。 3.女招待。
  • 17、1.夫之妹或父之妹。
  • 18、1.女子柔顺之道。
  • 19、1.女市,妓院。
  • 20、宿1.星宿名。也称须女﹑婺女﹑为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星之第三宿,有四星,属宝瓶座。
  • 21、1.孙女。
  • 22、1.谓少女。 2.称未成年女子。
  • 23、1.城墙上垛子一类的防护建筑。
  • 24、1.古代描绘各类模范女性的图画。

姹女的相关查询

姹女的意思解释、姹女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