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ú ɡǔ  ]
  • ㄈㄨˊ ㄍㄨˇ
  • SEB FKUC

桴鼓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

⒉  指战鼓。

⒊  指警鼓。用于报警告急。

⒋  乐鼓的一种。

引证解释

⒈  鼓槌与鼓。比喻相应迅速。参见“桴鼓相应”。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三·炎帝》:“教化兴行,应如桴鼓。”
明 张居正 《葬地论》:“世言葬地能作人祸福,谓葬得吉壤,家必兴隆,得恶地,家必衰替,若影响桴鼓之符应者,悉妄也。”
清 王韬 《上当路论时务书》:“人心之机器,速於影响;一国之鑪锤,捷於桴鼓。是在为上者善用之耳。”

⒉  指战鼓。

《史记·田叔列传》:“田仁 对曰:‘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鬭, 仁 不及 任安。’”
唐 刘禹锡 《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把笳声桴鼓相呼唤,令羣丑抱头窜。”

⒊  指警鼓。用于报警告急。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三》:“由此桴鼓希鸣,世无偷盗。”
唐 崔日用 《饯唐永昌》诗:“洛阳 桴鼓今不鸣,朝野咸推重太平。”
康有为 《公民自治篇》:“故即有循吏,至于桴鼓不鸣,庞吠无警,餘粮栖亩,讼狱少囚,则以为治效之至矣。”

⒋  乐鼓的一种。

《文献通考·乐考九》:“桴鼓, 唐 燕乐有之,今太常鐃吹前部用之。”

国语辞典

⒈  战鼓。古代作战以桴击鼓进军。

《后汉书·卷四一·第五伦传》:「贼闻皆惮之,桴鼓不鸣。」
唐·刘禹钖〈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

⒉  鼓槌与鼓。比喻相应。

语本《韩非子·功名》:「至治之国,君若桴,臣若鼓。」

桴鼓(fu gu)同音词

  • 1、跗骨[fū ɡǔ ]

    蹠骨和胫骨之间的骨,构成脚跟和脚面的一部分,由七块小骨组成。(图见〖骨骼〗)

  • 2、扶毂[fú ɡū ]

    1.扶翼车轮。

  • 3、枹鼓[fú ɡǔ ]

    1.鼓槌和鼓。 2.指战鼓。 3.指报警之鼓。 4.喻指军旅。

  • 4、负鼓[fù ɡǔ ]

    1.击鼓。负,通"掊"。 2.背负着鼓。

  • 5、负固[fù ɡù ]

    1.依恃险阻。

  • 6、妇姑[fù ɡū ]

    1.婆媳。

  • 7、伏辜[fú ɡū ]

    1.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语本《诗.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 8、拊股[fǔ ɡǔ ]

    1.以手拍股。

  • 9、拊鼓[fǔ ɡǔ ]

    1.击鼓。

  • 10、福嘏[fú ɡǔ ]

    1.幸福。

桴鼓词语接龙

  • 1、1.鼓和漏,古代报时用器。
  • 2、1.扇风点燃炉子。
  • 3、1.谓擂鼓率领。
  • 4、1.煽动祸乱。
  • 5、1.转动圆轮。 2.指开动车船。
  • 6、外听道和中耳之间的薄膜,由纤维组织构成,椭圆形,半透明。内表面与听骨相连,外界的声波震动鼓膜,使听骨发生振动。也叫耳鼓、耳膜。(图见〖耳朵〗)。
  • 7、摆弄:这孩子就喜欢~积木。
  • 8、1.形容事物鼓荡激动,气势很盛。 2.鼓足怒气。
  • 9、1.鼓和拍板。泛指乐器。
  • 10、1.拉风箱。排,鼓风吹火的工具。
  • 11、1.鼓与盘。 2.弹盘以为节拍。
  • 12、1.鼓槌。
  • 13、1.击鼓和树旗。
  • 14、语出《庄子·至乐》:庄子丧妻,朋友来吊,只见他正撒腿坐地,敲着瓦盆而歌。后以“鼓盆之戚”指丧妻。
  • 15、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借指军事:边城鼓鼙动地来|万里辞家事鼓鼙。 【鼓鼙】大鼓和小鼓。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借指军事:边城鼓鼙动地来|万里辞家事鼓鼙。
  • 16、1.鼓和旗。古代军中用以指挥战斗的工具。
  • 17、1.见"鼓鬐"。
  • 18、1.亦作"鼓鳍"。 2.摆动鱼鳍。
  • 19、1.鼓起气势;鼓舞士气。
  • 20、1.谓普遍鼓动推行。
  • 21、1.谓击鼓开箧,古时入学的一种仪式。 2.借指负箧求学。 3.借指经业﹑学术等。
  • 22、1.弹琴。
  • 23、[⒁]1.摆弄。如:我很喜欢鼓秋一些小玩意。2.煽动;怂恿。如:有话当面讲,不要背后乱鼓秋。3.也说“鼓揪”。
  • 24、1.鼓乐声。 2.击奏鼓乐。

桴鼓的相关查询

桴鼓的意思解释、桴鼓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