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í lǐn  ]
  • ㄘˊ ㄌ一ㄣˇ
  • PYNK OYL

祠廪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即祠禄。

引证解释

⒈  即祠禄。参见“祠禄”。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赵伯美》:“吴农丞 辨析状云:‘ 革 弟 蒙 分符罔功,以病丐祠。增秩改麾,既被缴驳,圣恩宽大,遂畀祠廩。或予或夺,惟上所命。’”

祠廪(ci lin)同音词

  • 1、词林[cí lín ]

    1.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 2.词坛。 3.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

  • 2、慈临[cí lín ]

    1.谓加恩。

  • 3、玼吝[cǐ lìn ]

    1.毛病,缺点。

  • 4、疵吝[cī lìn ]

    1.缺点;过失。语本《易.系辞上》:"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 5、辞林[cí lín ]

    1.著述之林。指诗文的总汇。 2.旧时亦用作称颂文人饱学的敬词。

  • 6、次鳞[cì lín ]

    1.犹鳞次。指密密排列的建筑物。

  • 7、刺临[cì lín ]

    1.谓出任刺史,治理百姓。

  • 8、赐临[cì lín ]

    1.称人来到的敬辞。

祠廪词语接龙

  • 1、1.廪蓄。
  • 2、1.俸禄和赏赐。
  • 3、1.亦作"廪费"。 2.谓公用经费。
  • 4、1.犹俸禄。
  • 5、1.亦作"廪给"。 2.俸禄;薪给。 3.指科举时代公家给予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4.谓发给廪禄。 5.泛指衣食等生活资料。
  • 6、1.指府﹑州﹑县的廪生被选拔为贡生。亦用以称以廪生的资格而被选拔为贡生者。
  • 7、1.谓仓廪与籍田。
  • 8、1.《汉书.循吏传.龚遂》:"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颜师古注:"假谓给与。"后因以"廪假"指谷物的借贷。
  • 9、1.粮食和布帛。泛指给养。
  • 10、1.古代巴郡﹑南郡氏族首领名。后即以之称其族。
  • 11、1.亦作"廪库"。 2.粮仓;仓库。
  • 12、1.公家给予的粮食。 2.指科举时代给予在学生员的粮食。
  • 13、1.亦作"廪廪"。 2.危殆;阽危。廪,通"懔"。 3.惊慌貌;危惧貌。 4.谓有风采。廪,通"凛"。 5.犹庶几,渐近。
  • 14、1.亦作"廪禄"。 2.禄米;俸禄。
  • 15、1.旧指公家发给的粮食。 2.指官府按月发给在学生员的粮食。
  • 16、1.犹言寒秋。廪,通"凛"。
  • 17、1.犹言寒泉。廪,通"凛"。
  • 18、1.水泛滥貌。廪,通"滥"。
  • 19、1.古代管理粮仓的官吏。
  • 20、1.亦作"廪膳"。 2.科举时代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
  • 21、1.供给粮食等生活物资。 2.粮饷给养。
  • 22、旧指官府定时供给的粮食:高廪稍以养生徒。
  • 23、1.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明初生员有定额,皆食廪。其后名额增多,因谓初设食廪者为廪膳生员,省称"廪生",增多者谓之"增广生员",省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后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清制略同。参阅《明史.选举志一》﹑《清史稿.选举志一》。
  • 24、1.仓储的粮食。 2.公家供给口粮。 3.指公家供给的粮食。

祠廪的相关查询

祠廪的意思解释、祠廪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