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ù diāo  ]
  • ㄕㄨˋ ㄉ一ㄠ
  • JCU EVK

竖貂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即竖刁。

引证解释

⒈  即 竖刁。参见“竖刁”。

《汉书·古今人表序》:“齐桓公,管仲 相之则霸, 竖貂 辅之则乱。”
唐 皮日休 《十原系述·原己》:“如 竖貂 自宫,能敬己乎? 鲍庄 刖足,能敬己乎?”
清 张笃庆 《明季咏史》之四:“一任 竖貂 盘社鼠,谁将盐铁议 弘羊 ?”

竖貂(shu diao)同音词

  • 1、竖刁[shù diāo ]

    1.亦作"竖刀"。 2.春秋时齐桓公的宦官寺人貂谀事桓公,颇受宠信。桓公卒,诸公子争立,寺人貂等恃宠争权,杀群吏,立公子无亏,齐国因此发生内乱。见《左传.桓公十七年》。后世用"竖刁"或"竖刀"蔑称寺人貂。亦以泛指阉宦奸臣。

  • 2、殊调[shū diào ]

    1.与众不同的格调﹑意趣。

  • 3、属调[shǔ diào ]

    1.寄托的情调。

竖貂词语接龙

  • 1、1.指贵幸之职。
  • 2、1.貂皮制成的短衣。 2.借指贵臣。
  • 3、1.貂尾和附蝉,古代为侍中﹑常侍等贵近之臣的冠饰。 2.借指貂蝉冠。 3.指侍中﹑常侍之官。亦泛指显贵的大臣。 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司徒王允家的歌伎。王允欲除奸臣董卓,无计可施,貂蝉请自献身,以博董卓欢心,后又故意勾引其义子吕布,离间两人关系,终借吕布之手,杀死董卓。唯此事不见于正史。
  • 4、1.貂尾和金﹑银珰,古代侍中﹑常侍的冠饰。 2.借指宦官。
  • 5、1.捕貂的猎人。
  • 6、1.貂,貂尾;珥,插。指侍中﹑常侍之冠。因插貂尾为饰,故称。 2.借指帝王贵近之臣。
  • 7、1.古代侍中﹑常侍之冠。因以貂尾为饰,故称。
  • 8、1.代称毛笔。
  • 9、1.貂尾鹖尾,本为古代侍中﹑虎贲等官的冠饰。亦借指文武贵臣。
  • 10、1.用貂皮制的短衣。
  • 11、1.即貂。古以貂为鼠类动物,故称。貂尾为古代侍中﹑常侍的冠饰。
  • 12、1.见"貂却"。
  • 13、1.貂尾和金蝉。侍中﹑常侍的冠饰。
  • 14、1.貂裘﹑锦衣。 2.借指将士。
  • 15、1.蟪蛄的别名。蟪蛄,蝉的一种。
  • 16、1.指貂尾。
  • 17、1.用貂皮制的帽子。
  • 18、1.饰有貂尾的冠冕,为帝王贵近之臣所戴。
  • 19、1.用貂皮制成的长袍。
  • 20、1.貂的毛皮。
  • 21、1.貂皮制成的衣裘。
  • 22、1.见"貂却"。
  • 23、1.见"貂尾扇"。
  • 24、1.指宫中近侍。因冠饰貂尾,故称。

竖貂的相关查询

竖貂的意思解释、竖貂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