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ǎo mín  ]
  • ㄅㄠˇ ㄇ一ㄣˊ
  • WK N

保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安民;养民。

⒉  保护人民。

引证解释

⒈  安民;养民。

《书·梓材》:“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孟子·梁惠王上》:“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国语·周语上》:“至于 武王,昭前之光明而加之以慈和,事神保民,莫弗欣喜。”
韦昭 注:“保,养也。”
《汉书·匡衡传》:“盖保民者,‘陈之以德义’,‘示之以好恶’,观其失而制其宜,故动之而和,绥之而安。”
颜师古 注:“保,养也;陈,施也。”

⒉  保护人民。

《左传·昭公十八年》:“子大叔 曰:‘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
宋 曾巩 《与孙司封书》:“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 陈拱,非 宗旦 事也。”

保民(bao min)同音词

  • 1、暴民[bào mín ]

    参与暴动或暴乱的人。

  • 2、薄民[báo mín ]

    1.浮薄之人。

保民词语接龙

  • 1、1.民间祭祀土神。 2.指人民和社稷。 3.引申指民间。 4.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5.古代民间自行结集的团体。 6.民国初年拥护黎元洪的政治组织。
  • 2、①人民大众的生活:民生在勤|国计民生。 ②民众:民生以德义为本。
  • 3、1.民众的声音。指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 4、1.古代管理民事之官。 2.民众的师表。 3.民办学校教师的简称。
  • 5、1.犹农时。
  • 6、1.人民的食粮。
  • 7、1.民众的历史。
  • 8、1.犹国政。 2.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 3.指力役之事。 4.指农事。 5.泛指民间生活情事。 6.有关民法的。
  • 9、1.民家;民家房屋。
  • 10、1.人民缴纳赋税。
  • 11、1.庶民﹐百姓。
  • 12、1.指人口数字。
  • 13、1.犹民意。
  • 14、1.民众的诉讼事宜。
  • 15、民情风俗:陈民俗之急|民俗渐变。
  • 16、1.犹民间。
  • 17、1.指粮食。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 18、1.旧时民家私有的田地。与官田对称。
  • 19、1.民众的听闻。 2.引申指民众的舆论。 3.民众听从。
  • 20、1. 民事法庭的简称。
  • 21、1.民夫。
  • 22、1.民间组织的自卫武装。后多指旧社会地主豪绅组织的反动地方武装。
  • 23、1.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
  • 24、1.民众之王。 2.清代亲王受贬黜被销除属籍后的一种称号。

保民的相关查询

保民的意思解释、保民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