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í yè  ]
  • ㄅ一ˊ 一ㄝˋ
  • THL IYW

鼻液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鼻涕。

引证解释

⒈  鼻涕。

金 萧贡 《杨侯画晋公临江赏梅乐天与鸟窠禅师泛舟谈玄不顾而去戏为一绝》:“收拭风前寒鼻液,快来同醉雪中春。”
《歧路灯》第三二回:“这一痛非比寻常,爬到地下又不敢放声,只泪珠鼻液,湿透了一个方砖。”

鼻液(bi ye)同音词

  • 1、逼夜[bī yè ]

    1.傍晚;入夜。

  • 2、毕业[bì yè ]

    在学校或训练班学习期满,达到规定的要求,结束学习:大学~ㄧ他的学习成绩太差,毕不了业。

  • 3、鄙野[bǐ yě ]

    1.郊外之地。 2.指乡野之人。 3.鄙陋粗野。

  • 4、碧野[bì yě ]

    作家。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人。抗战期间参加华北游击队。1942年任莽原出版社总编辑。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湖北分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幸福的人》、《蓝色的航程》,长篇小说《丹凤朝阳》等。

  • 5、蔽野[bì yě ]

    1.遮盖原野。形容数量众多。

  • 6、诐谒[bì yè ]

    1.谓险诐不正﹐以私事谒见请托。语本《诗.周南.卷耳序》﹕"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

鼻液词语接龙

  • 1、1.即太液池。汉﹑唐﹑元等朝皆有开凿,所在地方亦不相同。汉太液池也称蓬莱池,池中筑渐台,高二十馀丈,起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像海中神仙﹑龟﹑鱼之属。
  • 2、1. 指多汁及肉质的浆果。
  • 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物质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临界温度高于常温的物质(如二氧化碳、乙烷等),在常温下用压缩的方法即可液化。临界温度低于常温的物质(如氢、氦等),则先要使其温度降至临界温度以下,才能用压缩的方法使之液化。
  • 4、在一定条件下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和连续性,又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特点的物质。对温度变化和电压变化反应灵敏,可用作信息显示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
  • 5、1.脂液流出。 2.指材质庸劣。
  • 6、1. 细胞质中含有的泡状物,外有薄膜与细胞质分开,内有液体。
  • 7、1.犹浃洽。
  • 8、1.旧俗以立冬后壬日为入液,至小雪为出液。此时之雨谓之"液雨"。又称"药雨"。
  • 9、1. 取自固体食物的液汁,体液,树液。
  • 10、1.物质的液体状态。物质存在的一种形态。
  • 11、1.中药汤剂。
  • 12、具有一定体积但其形状随容器形状而改变的物体。液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较显著,在极小范围内分子排列有序,但无固定的空间结构,故很易作相对移动而表现为流动性。
  • 13、1.即掖庭。液,通"掖";廷,通"庭"。皇宫中的房舍,妃嫔所居。
  • 14、1. 一种苍白蓝色透明易动的磁性液体,经压缩气态氧制得,主要用于液氧炸药和在火箭推进剂中作氧化剂。
  • 15、1.融解貌;津润貌。
  • 16、化煤由烟煤加氢热熔得到低硫、低灰的分解产物。常温时为玻璃状黑色固体,加热后成为流体。可作为高质量的配煤组分和黏结剂,也可加工成碳素纤维和高级石墨制品等。
  • 17、货船载运油类、液化气体、液体化学品等各种液态货物的货船。包括油船、液体化学品船、液化气船等。
  • 18、压计1.流体压力计一种指示流体压力的计量仪器。
  • 19、压油石油产品的一种。液压传动中,用以传递能量和进行控制的工作介质。由精制的石油润滑油馏分加入抗氧、防锈、抗泡等添加剂而成。在工作状态下具有不可压缩性,并能保持良好的流体状态。根据使用要求分有抗磨、低凝、抗燃液压油等。
  • 20、体燃料能产生热量或动力的液态可燃性物质。主要为碳氢化合物或其混合物。按来源分天然的与人造的两种。天然的有石油及其加工品(如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等);人造的是通过煤的液化或煤、油页岩经干馏而得,或由一氧化碳和氢用合成法制得。广泛用于内燃机、汽车、飞机等。还有用于火箭的液体燃料,如液氢、硼烷和肼类等。
  • 21、压传动利用液体来传递动力和控制某些动作的一种传动。液压传动系统由液压泵、液压马达(或液压缸)以及控制阀和管道等组成。具有运动平稳、操纵简单、可在较大范围内实现无级调速等优点。
  • 22、化石油气1.由可燃轻质烃(如丙烷和丁烷)组成的压缩天然气,尤指石油炼制或天然汽油加工后的副产品,主要用来作家庭和工业燃料,作为发动机燃料,也用来作化学合成的原料(如合成橡胶)。
  • 23、体温度计根据液体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如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具有使用方便、制造简单、测温范围广等优点。
  • 24、痷茶1.古代饮茶术语。

鼻液的相关查询

鼻液的意思解释、鼻液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