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ēnɡ qǐ  ]
  • ㄈㄥ ㄑ一ˇ
  • JTD FHN

蜂起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很多人或事物如群蜂飞舞,纷然并起。

rise in swarms;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蠭起”。像群蜂飞舞,纷然并起。

《史记·项羽本纪论》:“夫 秦 失其政, 陈涉 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后汉书·谢弼传》:“今日边境日蹙,兵革蜂起,自非孝道,何以济之!”
《宣和遗事》前集:“更兼连岁灾蝗,饿死人遍地,盗贼蜂起。”
清 戴名世 《姚符御诗序》:“程舍人 松皋 好为诗,余与 符御 ……尝至 松皋 家,更唱迭和,议论蠭起。”
鲁迅 《书信集·致曹靖华》:“我看 北平 学界,是非蜂起,难办之至,所以最先是劝他不要去。”

国语辞典

⒈  形容像蜜蜂成群而起。

《三国演义·第九三回》:「盗贼蜂起,奸雄鹰扬,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红楼梦·第一回》:「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英语翻译

to swarm, to rise in masses

德语翻译

essaimer, répandre, s'éparpiller

蜂起(feng qi)同音词

  • 1、锋旗[fēnɡ qí ]

    1.亦作"鏠旗"。 2.灵旗上有太一﹑招摇﹑天蜂三星。古代用以敬神,使进军讨伐取胜。《汉书.郊祀志上》:"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泰一鏠旗。"宋岳珂《桯史.开禧北伐》:"时鏠旗深入,未有所底。"明刘基《处州石末公德政碑颂》:"鏠旗所指,百怪走藏。"章炳麟《春秋左传读.哀公篇.获其蠭旗》:"哀二年:'获其蠭旗。'案:《天文志》云:'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蠭。'(《天官书》作锋,锋本字,蠭借字。)'矛﹑盾动摇,角大,兵起。'《上曲礼》:'"招摇"在上,急缮其怒。'注:'画招

  • 2、锋起[fēnɡ qǐ ]

    1.喻纷纷发生。锋﹐通"蜂"。

  • 3、锋气[fēnɡ qì ]

    1.勇往直前的气势。

  • 4、封圻[fēnɡ qí ]

    1.封畿。 2.疆土。 3.指封疆大吏。

  • 5、蜂启[fēnɡ qǐ ]

    1.亦作"蠭启"。 2.犹蜂起。

  • 6、蜂气[fēnɡ qì ]

    1.亦作"蠭气"。 2.锋锐之气。亦谓富有锐气。蜂﹐通"锋"。

  • 7、凤起[fènɡ qǐ ]

    1.凤凰起飞。亦喻贤德之人兴起。

  • 8、风期[fēnɡ qī ]

    1.犹风信。 2.风度品格。 3.犹友谊﹑情谊。 4.风光。

  • 9、风奇[fēnɡ qí ]

    1.谓风流出众。

  • 10、风骑[fēnɡ qí ]

    1.犹飞骑。乘马疾行。

蜂起词语接龙

  • 1、1.登陆;上岸。
  • 2、1.确立界限。
  • 3、1.见"起霸"。
  • 4、戏曲表演程式。由亮相、云手、正冠、紧甲等一套程式动作连贯组成。表现古代武将整盔束甲准备上阵的情景。相传因明传奇《千金记·起霸》而得名。
  • 5、1.起身下拜;起身拜谢。 2.起用,拜官。
  • 6、1.筹集﹑置办。 2.措手之处,办法。
  • 7、1. 即“引爆”,使引起爆炸。
  • 8、1.指病愈。
  • 9、1.犹言伏笔。 2.起因;由来。 3.本钱;基础。 4.上奏本。
  • 10、1.提起笔来;开始动笔。 2.书法上指笔锋开始与纸接触。 3.检字法上指一个字的第一笔。
  • 11、1.抬起跛脚行走。形容触动之大或兴致之高。
  • 12、1.谓欢欣鼓舞。
  • 13、1.长膘;长肉。
  • 14、1.保镖者押货起行。
  • 15、1.犹出殡。
  • 16、1.发兵;出兵。 2.犹起事。 3.聚合兵众。 4.部队开拔。
  • 17、1.病愈。 2.谓人病愈后亲友设宴招待﹑赠送物品表示祝贺。 3.治病。 4.生病;得病。
  • 18、1.起驳,用小船将货物运至岸上。
  • 19、1.产生波浪。 2.掀起风波;寻衅肇事。 3.比喻有节奏地间歇﹑曲折前进。
  • 20、1.驳运。剥,通"驳"。
  • 21、1.兴起并称霸。伯,通"霸"。
  • 22、1.征集补充。 2.服丧期满补官。
  • 23、1.起身步行。 2.动身;出发。 3.举步;跨步。 4.比喻开始。
  • 24、1.官署名。晋武帝置起部郎。南北朝时,宋﹑齐﹑梁﹑陈有起部尚书,掌管宗庙宫室的建造事宜,事毕即行撤销。北齐起部亦掌工造。隋以后改称工部。 2.用以代称工部。

蜂起的相关查询

蜂起的意思解释、蜂起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