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iè duì  ]
  • ㄐ一ㄝˋ ㄉㄨㄟˋ
  • WAJ UKQB

借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借支。

引证解释

⒈  借支。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常平备凶荒,立法甚严,而米斛有以陈易新之条,州郡恃以借兑。”
《文献通考·征榷六》:“尚书省言:‘……或以军期应办为名,輒行借兑拘截取拨者,乞依诸路州军通判已得指挥施行。’”

借兑(jie dui)同音词

  • 1、诘对[jié duì ]

    1.诘问和对质。

  • 2、接对[jiē duì ]

    1.接待应对。

  • 3、结队[jié duì ]

    1.排成队伍。

  • 4、借对[jiè duì ]

    1.古人诗文中的一种对仗方法,可分两类:(1)借音为对。即以一句中某字的同音字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诗:"?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以与"鸡"相对。又如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音同"红",借以与"白"相对。(2)借义为对。即一句中的某字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中用的是甲义,而借其乙义或丙义与另一句中的字相对。如唐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诗中"寻常"义为平常,但古时八尺为寻,倍寻为常。此即以其长度单位义

借兑词语接龙

  • 1、便1.唐代的一种汇兑方式。
  • 2、1.即当铺。
  • 3、凭票据支付现款。
  • 4、用证券换取现金或用一种货币换取另一种货币:~现金ㄧ用美圆~人民币。
  • 5、凭中奖的彩票或奖券兑换奖品。
  • 6、1. 到期收款。如:凭票据兑款。
  • 7、1.尖刻。
  • 8、1.古代指鸡。
  • 9、1.巫师。
  • 10、1.见"兑悦"。
  • 11、1.零头,秤兑金银中的小差额。
  • 12、①凭票据向银行换取现款,泛指结算时支付现款:这张支票不能~ㄧ年终~时,共收入近三千元。 ②比喻诺言的实现: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
  • 13、1.钟音。古代以八卦与八音相配,钟为兑音。
  • 14、1.西边。
  • 15、1.指西方。古人以八卦配八方,兑为西方。
  • 16、1.亦作"兑说"。 2.喜悦。
  • 17、1.明代漕运方式之一。由官军代运漕粮,百姓付予相应的路费和耗米。
  • 18、1.犹润泽。 2.特指帝王恩泽,仁政。
  • 19、1.支给。
  • 20、1.交换。
  • 21、1.称准,秤足。
  • 22、1. 奕棋时,双方互相让对方吃掉一子。
  • 23、换券旧时地方政府或没有纸币发行权的银行,以及银号、钱庄、商号为了资金周转或补助市面货币不足而发行的周转券或流通券,可以向发行处兑换现金。
  • 24、搥背1.轻敲背部。亦为一种按摩术。

借兑的相关查询

借兑的意思解释、借兑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