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ào shǔ  ]
  • ㄅㄠˋ ㄕㄨˇ
  • RQN LQJ

抱蜀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抱持祠器。《管子·形势》:“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又《形埶解》:“人主立其度量,陈其分职,明其法式,以莅其民,而不以言先之,则民循正。所谓'抱蜀'者,祠器也。故曰:'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

引证解释

⒈  抱持祠器。

《管子·形势》:“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
又《形埶解》:“人主立其度量,陈其分职,明其法式,以莅其民,而不以言先之,则民循正。所谓‘抱蜀’者,祠器也。故曰:‘抱蜀不言,而庙堂既修。’”

抱蜀(bao shu)同音词

  • 1、报书[bào shū ]

    1.回信。

  • 2、报数[bào shù ]

    报告数目,多指排队时每人依次报一个数目,以查点人数。

  • 3、抱暑[bào shǔ ]

    1.中暑。

  • 4、抱树[bào shù ]

    1.《晋书.王祥传》:"祥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有丹柰结实,母命守之,每风雨,祥辄抱树而泣。"后以"抱树"为至孝的典故。

  • 5、豹鼠[bào shǔ ]

    1.豹文鼠的省称,即鼮鼠。

  • 6、宝书[bǎo shū ]

    1.指周代的官修的史书。 2.泛指珍贵的书籍。 3.用为谑称。 4.指佛教经典。 5.皇帝的玺书。 6.珍贵的书信或书法。

  • 7、宝树[bǎo shù ]

    1.佛教语。指七宝之树,即极乐世界中以七宝合成的树木。 2.泛指珍奇的树木。 3.古代妇女首饰中的步摇。 4.犹玉树。喻佳子弟。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语言》:"谢太傅(谢安)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 8、鲍叔[bào shū ]

    1.鲍叔牙的别称。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并笃于友谊称于世。后常以"鲍叔"代称知己好友。

抱蜀词语接龙

  • 1、1.宋时蜀中刻印的书。蜀本书多用颜体﹐字较大﹐故又称蜀大字本。
  • 2、1.蜀地出的布。
  • 3、1.东晋时成汉范贤的自称。贤字长生。曾注《周易》。
  • 4、1.蜀锦的色彩。比喻绚丽美艳。
  • 5、1.指蜀地所产的茶。 2.花名﹐可供观赏。
  • 6、1.蜀地的川流。 2.指蜀地。
  • 7、1.宋哲宗元佑年间守旧派朝臣洛﹑蜀﹑朔三党之一﹐也叫川党。主要成员苏轼﹑吕陶都是四川人﹐故称。三党皆反对王安石新法﹐轼与洛党之程颢﹑程颐交恶﹐两党互相攻击﹐势如水火﹐直至北宋亡。
  • 8、1.蜀中所作有环的刀。
  • 9、1.蜀中的道路。亦泛指蜀地。
  • 10、1.泛指蜀的君主。 2.相传蜀帝杜宇死﹐其魂化为杜鹃。后用以借指杜鹃。
  • 11、1.古代蜀国的都城。即今四川省成都市。
  • 12、1.汉武帝陈皇后别在长门宫﹐闻蜀郡司马相如工文辞﹐乃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相如为作《长门赋》以悟主上﹐遂复得亲幸。后用"蜀赋"为典﹐指后妃求幸之事。
  • 13、1.指四川的剑阁。
  • 14、1.泛指蜀地。
  • 15、朝代名。三国之一。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建都成都(今属四川),历史上又称蜀。263年,为魏所灭。
  • 16、1.指海棠。海棠一称蜀客。花色红﹐故名。
  • 17、1.相传帝喾之子封于蜀﹐为蜀侯。古蜀国后为秦惠王所灭。
  • 18、1.鸟名。指杜鹃。相传蜀主名杜宇﹐号望帝﹐死化为鹃。春月昼夜悲鸣﹐蜀人闻之﹐曰:"我望帝魂也。"故称。
  • 19、1.大鸡。
  • 20、1.见"蜀笺"。
  • 21、1.蜀郡境内的江河。
  • 22、1.蜀地所产的姜。为调味佳品。语本《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阳朴之姜。"高诱注:"阳朴,地名,在蜀郡。"
  • 23、1.落叶灌木﹐产于蜀中﹐又称巴椒﹑川椒。果实光黑﹐肉厚皮皱﹐腹里白﹐气味辛辣﹐可作香料。
  • 24、1.植物名。产于蜀地。茎叶供食用﹐种子入药。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蜀芥芸薹芥子》:"蜀芥﹑芸薹取叶者,皆七月半种……十月,收芜菁讫时收蜀芥。中为咸淡二菹,亦任为干菜。"一说,白芥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白芥》。

抱蜀的相关查询

抱蜀的意思解释、抱蜀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