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ó qí  ]
  • ㄅㄛˊ ㄑ一ˊ
  • FSF SDW

博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围棋子。

引证解释

⒈  指围棋子。

宋 陆游 《暴雨》诗:“黑云如龙爪,白雨如博棋。”
宋 吴幵 《优古堂诗话·僧绰采蜡烛作凤凰》:“僧虔 累十二博棋,既不坠落,亦不重作。”

博棋(bo qi)同音词

  • 1、浡起[bó qǐ ]

    1.迅速兴起。

  • 2、葧脐[bó qí ]

    1.即荸荠。又名乌芋。

  • 3、伯奇[bó qí ]

    1.古代孝子。相传为周宣王时重臣尹吉甫长子。母死,后母欲立其子伯封为太子,乃谮伯奇,吉甫怒,放伯奇于野。伯奇"编水荷而衣之,采苹花而食之",清朝履霜,自伤无罪而见放逐,乃作琴曲《履霜操》以述怀。吉甫感悟,遂求伯奇,射杀后妻。见《初学记》卷二引汉蔡邕《琴操.履霜操》。 2.古代举行驱除疫鬼的大傩仪式中的神人。

  • 4、伯气[bó qì ]

    1.霸王气象。伯,通"霸"。

  • 5、勃起[bó qǐ ]

    1.兴起,勃兴。

  • 6、跛踦[bǒ qī ]

    1.行步不稳貌。

  • 7、拨畦[bō qí ]

    1.整治田畦。

  • 8、拨气[bō qì ]

    1.喘气。

  • 9、拨弃[bō qì ]

    1.摒弃;摒除。

  • 10、脖脐[bó qí ]

    1.犹肚脐。

博棋词语接龙

  • 1、1.技艺高超的弈棋对手。
  • 2、1.亦作"棊法"。 2.弈棋之法。亦指布局﹑应变与制胜的棋艺。
  • 3、1.犹棋品。
  • 4、1.棋手。
  • 5、1.下棋的造诣。
  • 6、1.棋盘上的方格。
  • 7、1.如棋盘一样横竖成行,界画分明。
  • 8、1.举行棋艺比赛的集会。
  • 9、1.亦作"棊家"。 2.善弈棋者。
  • 10、1.亦作"棊劫"。 2.围棋的劫争。亦用以喻争战。
  • 11、1.关于棋术的专书。亦指棋术。敦煌写本中有《棋经》一卷(S5574号),存169行,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棋经》七篇,第二部分是梁武帝的《棋评要略》。宋张靖着有《棋经十三篇》。
  • 12、1.亦作"棊局"。 2.棋盘。古代多指围棋棋盘。 3.指弈棋。 4.指在棋盘上布子的形势。 5.比喻世局。
  • 13、1.善弈棋的人。
  • 14、1.弈棋的本领。
  • 15、1.亦作"棋奁"。 2.盛棋子的盒子。
  • 16、1.亦作"棊列"。 2.如棋子般布列。
  • 17、1.犹棋友。唐元稹有《酬段丞与诸棋流会宿弊居见赠二十四韵》。
  • 18、1.棋与双陆。皆娱乐角胜负的用具。
  • 19、1.谓下棋的套路和风格。
  • 20、1.棋友。
  • 21、1.嗜好下棋或看人下棋入迷的人。
  • 22、1.棋艺卓越的名声。
  • 23、1.画有格子等标记,供下棋时摆棋子用的盘,多用木板或纸等制成。
  • 24、1.亦作"棊品"。 2.围棋棋艺的等级。古代分为九等,称为"九品",从一品到九品,依次称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 3.指下棋时所表现的态度作风。

博棋的相关查询

博棋的意思解释、博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