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á chá  ]
  • ㄔㄚˊ ㄔㄚˊ
  • PWFI PWFI
  • AA式

察察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洁净的样子。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clean; spotless;

引证解释

⒈  明辨;清楚。

《老子》:“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一本作“俗”。 王弼 注:“分别别析也。”
一说为急且疾。见 河上公 注。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三年盲子,卒见父母,不察察相识,安肯説喜?”
《新唐书·宦者传上·吐突承璀》:“吐突承璀 字 仁贞,闽 人也。以黄门直东宫,为掖廷局博士,察察有才。”
清 杭世骏 《质疑》卷下:“仁山 金氏 曰:‘ 娄敬 一时之言,计不察察。’”

⒉  苛察;烦细。

《老子》:“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汉 陆贾 《新语·辅政》:“察察者有所不见,恢恢者何所不容。”
《后汉书·章帝纪论》:“魏文帝 称‘ 明帝 察察, 章帝 长者’。 章帝 素知人厌 明帝 苛切,事从宽厚。”
明 归有光 《送许子云之任分宜序》:“无察察之政者,有醇醇之德。”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一》:“《虞书》曰:‘临事以简。’而后世任数之主乃欲矜其察察以穷之,过矣。”

⒊  清洁;洁白。

《楚辞·渔父》:“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王逸 注:“察察,己清洁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叙》:“抑以察察之跡,而浮游世之汶汶,固将有 三閭大夫 之愤而莫之宣耶!”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过自标榜》:“诸君子不以察察受汶汶是矣,无乃过自标榜乎!”

国语辞典

⒈  分别辨析。

《老子·第二〇章》:「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新唐书·卷二〇七·宦者传上·吐突承璀传》:「以黄门直东宫,为掖廷局博士,察察有才。」

⒉  洁净。

《楚辞·屈原·渔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英语翻译

clean, spotless

察察(cha cha)同音词

  • 1、差差[chà chà ]

    1.犹参差。不齐貌。

  • 2、槎杈[chá chā ]

    1.参差貌。

  • 3、槎槎[chá chá ]

    1.象声词。

  • 4、姹姹[chà chà ]

    1.美丽貌。 2.亦作"奼奼"。道家炼丹,称水银为奼奼。

  • 5、插插[chā chā ]

    1.犹喳喳。低语声。

  • 6、茶茶[chá chá ]

    1.对少女的昵称。

  • 7、查查[chá chá ]

    1.象声词。喜鹊等的叫声。

  • 8、查察[chá chá ]

    1.检查。 2.犹省察。 3.调查;观察。

  • 9、刹刹[chà chà ]

    1.象声词。

  • 10、喳喳[chā chā ]

    1.形容鸟叫声。 2.形容高声叫嚷。 3.形容嚼食声。

察察词语接龙

  • 1、1.侦察捕捉。
  • 2、清白;高洁: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3、《吕氏春秋》篇名。“察传”即明察传闻之意。文中认为传闻中的事物往往有似是而非之处,应加以审察、深思和验证,否则将铸成大错,甚至导致国亡身死。文章多用寓言故事为论据,生动有趣。
  • 4、1.谓审察言辞的真伪虚实。
  • 5、1.考核官吏的大典。明制对官吏六年考核一次,清改为三年。
  • 6、1.观察长度。
  • 7、1.审察判断。
  • 8、1.经过考察研究而作出决定。
  • 9、访观察和访问,以弄清实际情况:察访民情。
  • 10、1.观察情况。
  • 11、1.观察,考察。
  • 12、1.监察御史的别称。
  • 13、1.蒙古语。指白颜色。
  • 14、1.犹审核;审察。
  • 15、1.见"察慧"。
  • 16、1.亦作"察惠"。 2.聪明有智慧。
  • 17、1.察看分辨。
  • 18、《吕氏春秋》篇名。“察今”为明察当今形势之意。文中认为法令制度的颁布实施要随客观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不能拘泥于古法。语言流畅,多用比喻,“刻舟求剑”等成语即出于本文。
  • 19、1.察看警戒。
  • 20、1.考察推究。
  • 21、汉代选官制度。始于武帝时,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合格即任以官职,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是士大夫仕进的主要途径。
  • 22、看出;发现: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我们的意思。
  • 23、1.实地调查。
  • 24、1.观察;考察;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察察的相关查询

察察的意思解释、察察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