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ū liǎnɡ  ]
  • ㄓㄨ ㄌ一ㄤˇ
  • QTFY GMWW

铢两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一铢一两。引申为极轻的分量。

⒉  比喻微小。

⒊  借指微小之物。

⒋  特指极少量的钱财、银两。

⒌  谓分出轻重。喻品评。

引证解释

⒈  一铢一两。引申为极轻的分量。

《子华子·北宫子仕》:“夫平犹权衡然,加銖两则移矣。”
《南史·刘悛传》:“时议多以钱货轻转少,宜更广铸,重其銖两,以防人姦。”
宋 王安石 《感事》诗:“乡邻銖两征,坐逮空南亩。”
明 归有光 《会文序》:“时之论文,率以遇不遇加銖两焉。”
鲁迅 《热风·估<学衡>》:“‘衡’了一顿,仅仅‘衡’出了自己的铢两来。”

⒉  比喻微小。

《汉书·晁错传》:“今 秦 之发卒也,有万死之害,而亡銖两之报。”
《明史·佞倖传·陆炳》:“炳 任豪恶吏为爪牙,悉知民间銖两奸。”

⒊  借指微小之物。

唐 孙樵 《与王霖秀才书》:“设不如意,亦宜上下銖两,不当如此悬隔。”

⒋  特指极少量的钱财、银两。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连奔走六日,并无銖两,一双空手,羞见芳卿。”
清 唐甄 《潜书·更币》:“银日益少,不充世用,有千金之产者尝旬月不见銖两。”

⒌  谓分出轻重。喻品评。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尚书刑部侍郎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考行取友甚峻,能銖两人伦,而滔滔者莫见其厚薄。”

国语辞典

⒈  比喻极细微、轻微。

《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端沐赐传》:「王者不绝世,霸者无彊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
《淮南子·齐俗》:「夫挈轻重,不失铢两,圣人弗用。」

铢两(zhu liang)同音词

  • 1、柱梁[zhù liánɡ ]

    1.柱与梁。

  • 2、朱梁[zhū liánɡ ]

    1.指五代后梁。为朱温所建,故称。

  • 3、逐凉[zhú liánɡ ]

    1.见"逐凉"。

  • 4、主粮[zhǔ liánɡ ]

    1.各地区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占主要地位的粮食。各地区的主粮不同,如我国在东北为高粱,西北为小麦,华北为谷子(粟),南方各省区为稻谷。主粮是计算常年产量和征收农业税的标准。

铢两词语接龙

  • 1、1.周文王弟虢仲虢叔的合称。
  • 2、西汉和东汉的合称。
  • 3、1.兵营左右门。 2.借指守卫营门的军士。 3.友好的两方。
  • 4、1.战国秦汉时,黄河自今河南武陟县以下东北流,经山东省西北隅北折至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与上游今晋陕间的北南流向一段东西相对,当时合称"两河"。 2.唐安史之乱后,称河南河北二道为两河。 3.宋称河北河东地区为两河。
  • 5、1.两个"己"字的图形。
  • 6、1.诉讼双方所立的契券。
  • 7、1.《易》"既济"﹑"未济"两卦的合称。
  • 8、1.谓天地之间。指人间。
  • 9、1.兼具两方面;两方面兼而有之。
  • 10、1.长安国子监和洛阳国子监的合称。
  • 11、清初江南省和江西省合称‘两江’,康熙后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三省地区仍沿称两江。
  • 12、1.宫廷的东﹑西阶梯。主人走东阶,客人走西阶。 2.犹言君臣。
  • 13、1.犹两截。指古代劳动人民穿的短衫和裤子。
  • 14、1.指张伯喈张仲喈兄弟。详"两楷"。
  • 15、1.唐代首都长安的横街和朱雀大街的合称。横街北侧是宫城,为皇室所居﹑宫廷所在,南侧是皇城,为百官署衙所在。朱雀大街纵贯全城,在皇城的一段称承天门街(又称"天街")。(1)指朝廷和官署所在。《新唐书.李德裕传》:"又罢京兆筑沙堤﹑两街上朝卫兵。"(2)泛指权贵和士大夫所居之繁华处所。唐李洞《赠三惠大师》诗:"诏落五天开夏讲,两街人竞礼长眉。"唐孙棨《<北里志>序》:"然率多膏粱子弟,平进岁不及三数人,由是仆马豪华,宴游崇侈,以同年俊少者为两街探花使,鼓扇轻浮,仍岁滋甚。"宋杨万里《迓使客夜归》诗:"水与天争
  • 16、1.指双方的心思﹑责任心。 2.指双方的感情﹑情意。
  • 17、顾全两个方面:~其美ㄧ想个~的办法。
  • 18、1.双方各自责让。
  • 19、1.两条刀锋。
  • 20、1.几个。表示少量。
  • 21、1.两者都好。
  • 22、1.双方都受到损伤。
  • 23、1.言语反复,前后不一。 2.毁誉,两种评价不一。 3.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 24、1.春秋鲁之周社和亳社的合称,两社之间是朝廷处理政务的地方。

铢两的相关查询

铢两的意思解释、铢两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