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ǒnɡ shì  ]
  • ㄏㄨㄥ ㄕˋ
  • KAW FGHG

哄士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官吏出行时,为之开道前引,喝止行人的侍从。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官吏出行时,为之开道前引,喝止行人的侍从。参见“哄导”。

《隋书·礼仪志五》:“尚书令给哄士十五人,左右僕射、御史中丞各十二人。”

哄士(hong shi)同音词

  • 1、薨逝[hōnɡ shì ]

    1.犹薨殂。

  • 2、弘誓[hónɡ shì ]

    1.佛教语。谓普度众生的大愿。

  • 3、虹势[hónɡ shì ]

    1.虹的气势。

  • 4、烘柹[hōnɡ shì ]

    1.见"烘杮"。

  • 5、烘柿[hōnɡ shì ]

    1.亦作"烘柹"。 2.闭藏未熟的青柿于容器中,使其自然红熟,谓之"烘杮"。

  • 6、鸿施[hónɡ shī ]

    1.犹鸿恩。

  • 7、鸿誓[hónɡ shì ]

    1.隐逸的志愿。

  • 8、宏识[hónɡ shí ]

    1.广博的学识;高明的见解。 2.指学识广博﹑见解高明的人。

  • 9、哄市[hǒnɡ shì ]

    1.闹市。

  • 10、红实[hónɡ shí ]

    1.红色果实。

哄士词语接龙

  • 1、士官、军士和兵的统称。是军队中直接操作武器装备,执行战斗或保障勤务的军人。是军队的基础。我军士兵,是指班长及其以下军人。1988年重新实行的军衔制分有三等七级,士官设军士长、专业军士;军士设上士、中士、下士;兵设上等兵、列兵。
  • 2、1.犹士节。
  • 3、1.犹言将士。
  • 4、1.英语stick的音译。手杖。
  • 5、1.方言。英语store的音译。商店;杂货店。
  • 6、1.士大夫的风度。 2.士大夫的风气。
  • 7、1.青年男子。 2.通称男子。 3.士大夫;读书人。
  • 8、1.封建时代士人的服饰。
  • 9、我国志愿兵役制士兵称士官,一般从服役期满的义务兵中选取,必要时也从军外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士官的军衔分为三等六级。
  • 10、1.做官的人。 2.仕宦。旧称任官职。
  • 11、1.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士族的名籍谱系。参阅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二节。 2.各地科考应试士人的名籍簿。参阅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置士籍》﹑《续文献通考.选举一》。 3.明洪武二十一年命进士立石题名于太学,以记载进士名籍,称士籍。唐代称进士登科记,宋代称进士小录。参阅《续文献通考.选举二》。
  • 12、1.魏晋时,职业士兵的家庭称为士家。士家子弟世代为兵。
  • 13、1.指士大夫应有的操守。
  • 14、1.士大夫应有的节操。
  • 15、1.文人﹑士大夫的总称。
  • 16、1.《仪礼》的别名。
  • 17、文人士大夫,知识界:清名映士林|一变士林风气。
  • 18、1.出身士族的人。 2.泛指读书人﹑文士。
  • 19、1.士众,军队。
  • 20、1.士类。士人的总称。
  • 21、1.士大夫间的评论﹑舆论。
  • 22、1.兵马。引申指军队。
  • 23、1.士人与庶民。氓,民。
  • 24、1.古代四民之一。泛指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读书人。 2.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并称。犹言士庶。 3.泛指人民﹑百姓。 4.犹言军民。

哄士的相关查询

哄士的意思解释、哄士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