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ù ɡuǎn  ]
  • ㄌ一ㄡˋ ㄍㄨㄢˇ
  • UY TPFQ

六筦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西汉末年王莽为增加税收所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即酒、盐、铁专卖,铸钱和收山泽税。见《汉书·王莽传中》。亦作“六管”。

引证解释

⒈  西汉 末年 王莽 为增加税收所实行的财政经济政策。即酒、盐、铁专卖,铸钱和收山泽税。见《汉书·王莽传中》。亦作“六管”。

《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设为六管,增重赋敛。”

六筦(liu guan)同音词

  • 1、流观[liú ɡuān ]

    1.周流观览。 2.泛观,约略地看。

  • 2、流官[liú ɡuān ]

    1.明清时朝廷派遣到川滇黔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官。因其有一定任期,非世袭,非土著,有流动性,故称。

  • 3、流灌[liú ɡuàn ]

    1.流注;流入。

  • 4、六管[liù ɡuǎn ]

    1.玉制六律管。

  • 5、六关[liù ɡuān ]

    1.六个关卡。《左传·文公二年》:"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杜预注:"塞关、阳关之属凡六关﹐所以禁絶末游﹐而废之。"一说关卡名。 2.指作诗应把握的六个主要之点。

  • 6、六官[liù ɡuān ]

    1.周六卿之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分掌邦国之政﹐总称六官或六卿。 2.隋唐后中央政权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之尚书总称六官。

  • 7、六馆[liù ɡuǎn ]

    1.国子监之别称。唐制﹐国子监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统称六馆。宋元以后﹐渐加合并﹐以至仅存国子一学﹐但后世仍以六馆指国子监。 2.谓清之实录馆﹑文颖馆﹑国史馆﹑四库全书馆﹑四库会要馆﹑内廷方略馆。

  • 8、留馆[liú ɡuǎn ]

    1.清制,进士之中在一甲里一二三名的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在二甲﹑三甲里的,再应朝考,成绩优者到翰林院学习三年,称"庶吉士"。学习期满,举行"散馆"考试,优等的授翰林院正式官职,原为二甲进士授编修,原为三甲进士授检讨,称为"留馆"。未留馆的,可为给事中御史主事,或出为州县官。

  • 9、柳管[liǔ ɡuǎn ]

    1.指柳宗元的诗文。管,笔。

  • 10、柳罐[liǔ ɡuàn ]

    用柳条编成的斗状的汲水器具。

六筦词语接龙

  • 1、贯陌1.贯百。陌,通"百"。
  • 2、贯木1.带枷。
  • 3、贯脑1.谓使脑穿裂。 2.犹贯顶。
  • 4、贯气迷信的人指风水上地脉贯通,认为这样会走好运。
  • 5、贯洽1.注意周到。 2.融会贯通。 3.遍满充塞。
  • 6、贯襁1.穿钱绳。
  • 7、贯渠1.见"贯众"。
  • 8、贯日1.积日;累日。 2.遮蔽太阳;干犯太阳。古人常以之为君王蒙难或精诚感天的天象。
  • 9、贯扫1.谓横贯天空而过。
  • 10、贯射1.上射,照射。
  • 11、贯涉1.关连牵涉。 2.犹博览,广泛涉猎。
  • 12、贯绳1.穿钱绳。
  • 13、贯虱1.见"贯虱"。
  • 14、官宦〈书〉泛指做官的人:~人家。
  • 15、官荒1.属于官府的荒地。
  • 16、涫沸1.沸腾。 2.混乱。
  • 17、涫涫1.沸腾貌。
  • 18、涫漱1.盥漱。亦指盥漱用的水。
  • 19、涫汤1.沸滚的水。
  • 20、关帝1.即三国蜀关羽。明万历二十二年进爵为帝,故称。
  • 21、关牒1.《旧唐书.职官志二》:"凡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下诸州者,必由于都省以遣之。"关与牒皆旧时公文书名,后以"关牒"指行文通知。
  • 22、关东指山海关以东一带地区,泛指东北各省:闯~。也叫关外。
  • 23、关董1.五代画家关仝﹑董元的并称。
  • 24、关都1.边关与都城。

六筦的相关查询

六筦的意思解释、六筦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