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iānɡ xuǎn  ]
  • ㄒ一ㄤ ㄒㄨㄢˇ
  • XT TFQP

乡选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乡里选举。士人由此可应征召任职。

⒉  犹乡试。

引证解释

⒈  乡里选举。士人由此可应征召任职。

《魏书·李孝伯传》:“﹝ 孝伯 父 曾 ﹞郡三辟功曹不就,门人劝之, 曾 曰:‘功曹之职,虽曰乡选高第,犹是郡吏耳,北面事人,亦何容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谢公 作 宣武 司马,属门生数十人於田曹中郎 赵悦子。悦子 以告 宣武。宣武 云:‘且为用半。’ 赵 俄而悉用之。曰:‘昔 安石 在东山,搢绅敦逼,恐不豫人事,况今自乡选反违之邪!’”

⒉  犹乡试。

元 王恽 《玉堂嘉话》卷一:“﹝ 孟宗献 ﹞自乡选至於殿陛,四为举首。”

乡选(xiang xuan)同音词

  • 1、详选[xiánɡ xuǎn ]

    1.审慎选拔。

  • 2、相宣[xiānɡ xuān ]

    1.互相映衬而显现。

  • 3、相悬[xiānɡ xuán ]

    1.见"相县"。

  • 4、象玄[xiànɡ xuán ]

    1.指佛经的精义微旨。

  • 5、厢悬[xiānɡ xuán ]

    1.古代礼乐制度。悬钟磬类乐器于厢室中,谓之"厢悬"。其悬法因等级而异。

  • 6、象轩[xiànɡ xuān ]

    1.象辂。

乡选词语接龙

  • 1、挑选提拔:选拔将帅|选拔而用之。
  • 2、1.从一人的或若干人的著作中选出部分篇章编辑成的书。
  • 3、1.选拔征召。
  • 4、1.挑选文章或资料进行编辑。 2.选编的集子,多用作书名。
  • 5、1.挑选出来的兵卒;精兵。
  • 6、1.挑选调拨。
  • 7、1.谓官吏有缺额,选人递补。
  • 8、1.谓挑选出来加以传播。
  • 9、1.官署名。汉置,三国魏改为吏部。后以为吏部的代称。
  • 10、簿1.铨选官吏的簿籍。
  • 11、1.选拔人才。
  • 12、1.挑选取用。 2.谓选日成亲。取,通"娶"。
  • 13、1.指铨选官吏之权。
  • 14、1.亦作"?人"。 2.唐代称候补﹑候选的官员。后沿用之。 3.指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
  • 15、1.主铨选之职。指吏部。 2.挑选任用。
  • 16、1.选定日子。旧时迷信,凡婚嫁﹑安葬﹑出行等都要选个吉利日子。
  • 17、1.谓图谋作乱。 2.蠕动貌。
  • 18、1.同"选耎"。
  • 19、1.怯懦不前。选,通"巽"。
  • 20、1.见"选懦"。
  • 21、1.同"选耎"。
  • 22、1.指南朝梁萧统编选的《文选》和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
  • 23、1.被选中与公主匹配。 2.指为公主择偶。
  • 24、1.管甚,论甚。犹言不管,不论。

乡选的相关查询

乡选的意思解释、乡选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