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ān shī  ]
  • ㄅㄢ ㄕ
  • GYT JGM
  • 动词

班师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还师;班还。

班师振旅。——《书·大禹谟》
来日魏王必班师矣——《三国演义》

withdraw troops from the front;

⒉  出征军队胜利归来。

你奉旨破吐藩,定西夏,班师回朝。——《元曲选·乔孟符》
两世姻缘。

return after victory;

⒊  三》

班师得胜人欢乐,三军踊跃。——明·无名氏《破天阵》

引证解释

⒈  调回军队,也指军队凯旋。

《书·大禹谟》:“禹 拜昌言曰:‘俞!班师振旅。’”
蔡沉 集传:“班,还。”
《晋书·宣帝纪》:“军次 丹口,遇雨,班师。”
唐 皇甫冉 《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中山水》:“受律梅初发,班师草未齐。”
明 姚茂良 《精忠记·提纲》:“田思忠 伪詔班师, 秦丞相 东窗事犯。”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未带地图的旅人》:“他班师回京赶走 宣统 那年,我好像还是个小学生。”

国语辞典

⒈  把军队调回来,或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也作「般师」。

《书经·大禹谟》:「班师振旅。」
《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收聚众军,把所获粮草辎重,分赏将士,班师回新野。」

凯旅 奏凯

英语翻译

to withdraw troops from the front, to return in triumph

德语翻译

retirer les troupes du front, retour triomphal de l'armée

班师(ban shi)同音词

  • 1、般师[bān shī ]

    1.同"班师"。 2.还师。

  • 2、版式[bǎn shì ]

    版面的格式。

  • 3、颁师[bān shī ]

    1.军队出征归来。

  • 4、颁示[bān shì ]

    1.发布;通告。谓公布出来﹐使人知晓。 2.谓赐给观看。

  • 5、颁式[bān shì ]

    1.谓发布命令统一某项事物的规格或样式。

  • 6、伴食[bàn shí ]

    1.倍同进食。唐时朝会毕,宰相率百僚集尚书省都堂会食,后遂以指居宰辅之位而无所作为。 2.陪衬,虚设。

  • 7、班史[bān shǐ ]

    1.指《汉书》。因《汉书》为班固所作,故称。

  • 8、班士[bān shì ]

    1.宋时禁卫军诸班直中的军士。

  • 9、班示[bān shì ]

    1.犹颁示。谓颁布出来,使人知道。

  • 10、斑石[bān shí ]

    1.滑石的别名。

班师词语接龙

  • 1、1.乐师与讽诵箴言之盲人。古代宫廷所设。 2.指厨师。
  • 2、1.厨子。 2.称老师的师父或父亲。 3.民间用以称道教正一派的道士。亦指男巫。
  • 3、1.尼姑。
  • 4、1.效法古代。
  • 5、1.对道行出众的僧人所加的称号。
  • 6、1.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
  • 7、1.宗师﹑大匠,可以为人取法者。 2.效法。 3.指老师的教导。
  • 8、1. 指学校教育。
  • 9、1.师傅的徒弟中拜师时间在前的女徒弟。2.指父亲的女徒弟中或师傅的女儿中较自己年龄大的人。
  • 10、1.军队的禁令。
  • 11、1.犹师范。学习的榜样。
  • 12、1.汉张鲁的称号。
  • 13、1.楷模。
  • 14、1.清代书院学生,每三个月由官府出题考试一次,称期考,即官课;每月由院长出题考试一次,称月考,即师课。
  • 15、1.春秋晋国乐师。善于辨音。《孟子.离娄上》:"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参阅《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吕氏春秋》等书。后以为听觉超凡,善辨音律的偶像人物。
  • 16、1.娶妻吃荤的和尚。
  • 17、1.巫婆。
  • 18、1.军吏。
  • 19、1.军令。
  • 20、1.师﹑旅为古代军队编制。《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郑玄笺:"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后因用以指军队。 2.指战事。 3.指众属吏。
  • 21、1.《易.师》:"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后以指军队的纪律。
  • 22、1.称同从一个师傅学习而拜师的时间在后的女子。2.称师傅的女儿或父亲的女弟子中年龄比自己小的人。
  • 23、1.老师的门下。 2.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为仙人啸父之弟子,能使火。
  • 24、1.取法;师法。

班师的相关查询

班师的意思解释、班师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