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ōnɡ chánɡ  ]
  • ㄓㄨㄥ ㄔㄤˊ
  • YKHE ENR
  • 名词

衷肠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心里的话;衷情。

倾吐衷肠。

words right from one’s heart;

引证解释

⒈  犹衷情。内心的感情。

唐 韩偓 《天鉴》诗:“神依正道终潜卫,天鉴衷肠竟不违。”
元 周文质 《蝶恋花·悟迷》套曲:“纸如海样阔,字比针关大,也写不尽衷肠许多。”
《醒世恒言·黄秀才缴灵玉马坠》:“两下抱头大哭,哭罢,各叙衷肠。”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淡云和积雪,像是密密诉说衷肠,怨叹生活的枯寂。”

⒉  内心,心中。

明 高明 《琵琶记·几言谏父》:“妾当初勉承父命,遣事君子。不想君家有白头之父母,青春之妻房。致君衷肠不满,名行有亏。”
《白雪遗音·八角鼓·桃杏花香》:“尊夫郎,得欢畅处且欢畅,莫把名利掛衷肠。”

⒊  谓出自内心。参见“衷心”。

《南宫词纪·双调柳摇金·再诫风情》:“诚心相劝。衷肠尽言,休恋恶姻缘。”

国语辞典

⒈  内心的情意。唐·韩偓〈天鉴〉诗:「神依正道终潜卫,天鉴衷肠竞不违。」也作「衷曲」。

《西游记·第三七回》:「老孙把你引到寺里,见师父,诉此衷肠,句句是实。」

衷肠(zhong chang)同音词

  • 1、仲长[zhònɡ chánɡ ]

    1.汉末仲长统的省称。 2.复姓。汉有仲长统。见《后汉书.仲长统传》。

  • 2、终场[zhōnɡ chǎnɡ ]

    1.科举时代考试分数场,最后一场称为终场。 2.泛指事情结局。

  • 3、中长[zhōnɡ chánɡ ]

    1.指相当于一般人的身高。

  • 4、中肠[zhōnɡ chánɡ ]

    1.犹内心。

  • 5、中常[zhōnɡ chánɡ ]

    一般;中等:成绩中常|中常之主|生活中常|中常水平。

  • 6、中场[zhōnɡ chǎnɡ ]

    1.旧时乡试共分三场,第二场又称中场。 2.足球场中线两侧附近的地区,为前卫所在位置。

衷肠词语接龙

  • 1、1.肠的通称。 2.心地;心肠。
  • 2、1.犹心肠。指内心活动。
  • 3、1.形容极度悲痛。
  • 4、1.泛指腹部。 2.犹肺腑。谓人的内心。
  • 5、1.犹言心慌意乱。
  • 6、1.犹肠断。
  • 7、1.便秘。
  • 8、1.犹心肠。
  • 9、1.肠与胃。 2.借喻中枢要地﹐犹腹心。
  • 10、线1.外科手术所用的缝线。旧用羊肠壁组织制成﹐故名。缝合后可被机体组织溶化吸收。
  • 11、1.犹情绪。
  • 12、由细菌感染、药物中毒等引起的小肠或结肠黏膜的炎症。分急性和慢性两种。主要症状为腹痛、腹胀、腹泻等。急性发作时常伴有发热、失水等症状。
  • 13、1.由小肠黏膜腺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很多种酶﹐能进一步消化食物中的糖类﹑脂肪等。
  • 14、1.脱去脂肪晾干的猪肠或羊肠。可用以制香肠﹐或做羽毛球拍的弦。旧时亦用以做缝合伤口的线。
  • 15、1.亦作"肠癕"。 2.中医指阑尾炎。
  • 16、1.见"肠痈"。
  • 17、1.见"肠痈"。
  • 18、穿孔1. 许多肠道疾病的一个共同并发症,肠壁组织坏死、薄弱、破溃,肠内容外溢,可有剧烈腹痛、板状腹、腹膜炎、休克等表现。
  • 19、梗阻肠道发生梗阻现象或肠内容物(食物、液体、气体)正常运行发生障碍引起的疾病。表现为肠绞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严重者往往危及生命,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危重的疾病。
  • 20、结核结核杆菌侵犯肠道而引起的肠壁溃疡或增殖性病变。为全身结核病扩散的一部分,多继发于肺结核;原发性肠结核少见。常因开放性肺结核咽下之痰液,或经常与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共饮共食,忽视餐具隔离消毒,或食未消毒的牛奶等而引发。多见青年人。好发于回肠末端或回盲部。
  • 21、套叠指一段肠管套入其邻近的另一段肠腔内造成的肠梗阻。多发生于婴幼儿(原发性),也可发生于成人(继发性)。因饮食失调、腹泻等使肠蠕动紊乱,肠管环状肌持续痉挛等引起。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呕吐,可排出暗红色黏冻状血便。有时腹部可摸到腊肠形肿块。若空气灌肠复位无效,须及时采用手术治疗。
  • 22、肥脑满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 23、荒腹热1.见"肠慌腹热"。
  • 24、慌腹热形容焦急、慌乱。

衷肠的相关查询

衷肠的意思解释、衷肠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