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í máo  ]
  • ㄑ一ˊ ㄇㄠˊ
  • YTDW YTEN

旗旄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旗旄”。

⒉  注牦牛尾于杆首的旌旗,军将所建。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旂旄”。注犛牛尾于杆首的旌旗,军将所建。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旧唐书·田弘正传》:“天慈遽临,免书罪累,朝章荐及,仍委旂旄,锡封壤於全藩,列班荣於八座。”
宋 曾巩 《饮归亭记》:“然而旗旄鐲鼓,五兵之器,便习之利,与夫行止步趋迟速之节,皆宜有法,则其所教亦非独射也。”

旗旄(qi mao)同音词

  • 1、欺冒[qī mào ]

    1.欺骗冒充。

  • 2、气茂[qì mào ]

    1.犹气盛。

  • 3、气貌[qì mào ]

    1.谓描述气势﹑形貌。 2.气度﹐风貌。

  • 4、戚貌[qī mào ]

    1.犹戚容。

  • 5、启锚[qǐ máo ]

    1.谓开船。

  • 6、奇毛[qí máo ]

    1.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后因以"奇毛"借指白鹰。

  • 7、耆耄[qí mào ]

    1.泛称高年之人。

  • 8、起毛[qǐ máo ]

    1.物品表面因受到摩擦而显得不光滑。 2.恼火。形容因不高兴而将要发作的情状。 3.织物整理工序之一。也叫拉毛或刮绒。

  • 9、起锚[qǐ máo ]

    1.把锚拔起,指开船。

  • 10、器貌[qì mào ]

    1.风度容貌。

旗旄词语接龙

  • 1、1.官名。春秋时掌兵车﹐从行。
  • 2、1.古代帝王乘舆上用牦牛尾制成的用以翳蔽之物。
  • 3、1.即旄羽。
  • 4、1.尾端。
  • 5、1.旄丘与敦丘。
  • 6、1.即旌麾。帅旗。 2.泛指旗帜。
  • 7、1.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用作信物。 2.镇守一方的长官所拥有的节。 3.指仙人所执紫毛或青毛之节。
  • 8、1.古代祭祀时执以导神之物。旄﹐通"茅"。
  • 9、1.俊杰之士。旄﹐通"髦"。
  • 10、1.古代旗帜下边悬垂的饰物。
  • 11、1.传说中的兽名。
  • 12、1.老人和幼儿。
  • 13、1.即牦牛。产于我国西南地区。
  • 14、1.老年。
  • 15、1.即旄头。
  • 16、1.前高后低的山丘。
  • 17、1.《周礼》官名。掌教乐舞。
  • 18、1.传说中的山名。
  • 19、1.古代皇帝仪仗中一种担任先驱的骑兵。 2.即昴星。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 20、1.周代六种小舞之一。舞者执旄牛尾以指挥。
  • 21、1.牦牛与象。 2.饰以象牙的旌旗。
  • 22、1.即旄头星。
  • 23、1.牦牛尾和雉羽。
  • 24、1.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语本《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蔡沈集传:"钺﹐斧也﹐以黄金为饰……旄﹐军中指麾﹐白则见远。"

旗旄的相关查询

旗旄的意思解释、旗旄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