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iān dòu  ]
  • ㄅ一ㄢ ㄉㄡˋ
  • TEP GKU

笾豆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借指祭仪。

引证解释

⒈  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

《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
孔颖达 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鱼腊籩豆是也。”
《后汉书·东夷传·濊》:“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籩豆。”
《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仍以宰相女为齐娘,以执籩豆。”

⒉  借指祭仪。

宋 苏辙 《谢讲彻<论语>赐燕状》之一:“深念勤劳,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毕陈。”
章炳麟 《訄书·徵七略》:“其细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职,官别为书, 与 周时赞大行相似。”

国语辞典

⒈  古代祭祀燕享时,用来盛枣栗之类的竹器和盛菹醢之类的高脚木器。

《论语·泰伯》:「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笾豆(bian dou)同音词

  • 1、扁豆[biǎn dòu ]

    ①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小叶披针形,花白色或紫色,荚果长椭圆形,扁平,微弯。种子白色或紫黑色。嫩荚是普通蔬菜,种子可入药。 ②这种植物的荚果或种子。 ③〈方〉菜豆。‖也作萹豆、稨豆、藊豆。

  • 2、辩斗[biàn dòu ]

    1.争辩﹔争论。

  • 3、边都[biān dōu ]

    1.犹边邑。

  • 4、边豆[biān dòu ]

    1.犹笾豆。

  • 5、藊豆[biǎn dòu ]

    1.即扁豆。一年生草本。花白或紫色。荚扁平短大,淡绿﹑红或紫色。种子扁椭圆形,呈黑褐﹑茶褐或白色。嫩荚或种子作蔬菜。白色种子﹑种皮和花可入药。

笾豆词语接龙

  • 1、1.豆粒去皮后分开的小块。
  • 2、(~儿)用豆沙做馅儿的包子。
  • 3、1.亦作"豆■"。 2.小豆,豆粒。
  • 4、1.小豆,豆粒。
  • 5、1.祭器。木制的叫豆,竹制的叫笾。
  • 6、大豆榨油后剩下的渣子压成的饼形,叫豆饼。可以用来制造大豆胶,也用做肥料或饲料。
  • 7、食品把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熟或煮熟,经过发酵而成。有咸淡两种,都可放在菜里调味,淡豆豉可入药。
  • 8、1.犹豆莝。
  • 9、1.旧时杭州人谓偶然相遇。
  • 10、1.豆和草。亦指粮草。
  • 11、1.古代盛器,亦用作祭器。登似豆而较浅。语本《诗.大雅.生民》:"于豆于登。"毛传:"木曰豆,瓦曰登。豆荐葅醢也,登盛大羹也。"
  • 12、1.豆做的饭。泛指粗淡的食物。
  • 13、1. 豆子经加工而成的粉状细末。
  • 14、1.豆腐。
  • 15、食品,豆浆煮开后加入石膏或盐卤使凝结成块,压去一部分水分而成。
  • 16、1.豆秸。
  • 17、1.豆器中的羹。喻微小﹑细微。 2.用豆煮成的糊状食品。
  • 18、1.指豆类植物开的花。 2.方言。即豆腐脑。
  • 19、1.指豆瓣。用来酿酒或制酱。
  • 20、1.谓火小如豆。
  • 21、1.豆叶。亦泛指野蔬。
  • 22、1.谓俎豆之祭。
  • 23、豆类的果实。
  • 24、1.豆荚。

笾豆的相关查询

笾豆的意思解释、笾豆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