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ánɡ cí  ]
  • ㄊㄤˊ ㄘˊ
  • ROVK UQWY
  • 名词

搪瓷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一种不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似的成分,熔结在金属、玻璃或陶瓷表面作为装饰或保护层,或作为彩饰的基底。

enamel;

引证解释

⒈  用石英、长石、硝石、碳酸钠等烧制成的像釉子的物质。涂在铁质器物上,可防锈。广泛用于日用器皿和医疗及工业设备中。

万全 《搪瓷茶缸》:“至今我碰到各种搪瓷茶缸,仍不免要看它们一眼。”

国语辞典

⒈  一种工艺品。金属表面熔合一层珐瑯的器件。将石英、长石、硼砂、碳酸钠等矿物原料,经高温熔制成珐瑯后,涂抹在以低碳薄钢板冲压成各式的器皿胚胎上,等干燥后送入炉内焙烧。质地坚硬具光泽性,能耐强酸、溶剂腐蚀及防锈,所以这种技术广泛用于生活用品、医疗器皿、工业设备上。

珐瑯

英语翻译

enamel

德语翻译

émail (matériau)​

法语翻译

Emaille (S)​

搪瓷词语接龙

  • 1、1.印版的一种。清康熙五十八年,泰安县人徐志定曾用瓷制成印版,刊印张尔岐所著《周易说略》一书,序文中称瓷版"坚致胜木"。全书字体端正,行格整齐。
  • 2、1. 在瓷制品上雕刻图案或人物。
  • 3、1.亦作"甆宫"。 2.陶瓷制的酒器。
  • 4、1.瓷质的瓶子。 2.瓷制的电器零件。呈椭圆体形﹑鼓形﹑圆柱形等,用来固定导体并使这个导体与其他导体绝缘。又称绝缘子。
  • 5、1.涂料的一种,用树脂﹑颜料等制成,涂在器物的表面可以增加光泽,防止腐朽。
  • 6、用高岭土、瓷石做坯料,表面施釉,经成型、干燥后入窑烧制而成的日用品和工艺品。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原始瓷产生于商周时期,现代意义的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江西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有“瓷都”之称。
  • 7、1.方言。结实;扎实。
  • 8、1.本名垩土,也称陶土﹑白土﹑坩子土。今通称高岭土,因出于江西省景德镇市的高岭山得名,为制造瓷器的原料。
  • 9、1.瓷器的人物造像。向以福建省德化县(建窑)所制白瓷为最精,旧时多塑仙佛,因统称"瓷仙"。
  • 10、1.亦作"瓷窑"。 2.烧制瓷器的窑。
  • 11、1.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
  • 12、1.瓷制的枕。上施彩釉,并绘精美的图案,或题诗句。始见于唐代,至宋最为流行。
  • 13、1.陶瓷茶壶。
  • 14、1.瓷土烧制的建筑材料,一般是方形,表面有釉质。
  • 15、实实1.见"瓷实"。
  • 16、辞邑1.辞去封邑。借指辞官退休。
  • 17、辞意1.辞官退隐的意愿。 2.言辞或文辞的意思。
  • 18、辞语1.文辞﹔言辞。 2.指口供。
  • 19、辞源大型词典。商务印书馆1915年出版。1958年全面修订。1979年起分四册出版修订本。词目以古汉语语词、典故及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为主,共九万七千零二十四条。1988年出缩印本,合订为一册。
  • 20、辞藻修饰文词的典故或华丽的词语等:辞藻华美。 【辞藻】修饰文词的典故或华丽的词语等:辞藻华美。
  • 21、辞灶1.旧俗称送灶神上天为"辞灶"。在腊月廿三或廿四日举行。
  • 22、辞章①诗、词、文章的总称:好辞章、数术、天文。 ②文章的写作技巧,包括语言、章法、风格等:拙劣的辞章必然使内容受到损害。
  • 23、辞证1.犹口供。
  • 24、辞臣1.文学侍从之臣。

搪瓷的相关查询

搪瓷的意思解释、搪瓷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