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ái zhe  ]
  • ㄅㄞˊ ˙ㄓㄜ
  • RRR UH

白着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白箸”。亦作“白箸”。

⒉  显明。

⒊  正税以外横取于民的苛税。

⒋  宋代官府向商铺买物,应付的价款往往短缺甚至拖赖,谓之“白着”。

⒌  谓酒喝得痛快。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白箸”。

⒉  显明。

《汉书·冯奉世传》:“威功白著,为世使表。”
颜师古 注:“白著谓显明也。”

⒊  正税以外横取于民的苛税。

《新唐书·刘晏传》:“初,州县取富人督漕輓,谓之‘船头’;主邮递,谓之‘捉驛’;税外横取,谓之‘白著’。”
唐 高亭 《讥元载》诗:“上元官吏务剥削, 江 淮 之人皆白著。”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租庸使 元载 以 吴 越 虽兵荒后,民产犹给,乃辟召豪吏分宰列邑以重敛之……其科率之列,不约户品之上下,但家有粟帛者,则以人徒围袭,如擒捕寇盗,然后薄録其产而中分之,甚者十八九,时人谓之白箸。言其厚敛无名,其所箸者,皆公然明白,无所嫌避。”
元 陈世隆 《北轩笔记》:“受者非惠,与者如弃,谓之白著。”

⒋  宋 代官府向商铺买物,应付的价款往往短缺甚至拖赖,谓之“白著”。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和买、白著、折帛、折变,再倍而取,累其所入,开闢以来未之有也。”
《续文献通考·市籴一》:“至是臣僚言:今官可以官价买物,行铺以时值计之,计不得二三。重以迁延岁月而不偿,胥卒并缘为姦,积日既久,类成白著。”

⒌  谓酒喝得痛快。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世人谓酒酣为白箸。”

⒍  亦作“白箸”。指不占户籍的流民。

清 黄生 《义府》卷下:“按白著,谓流民不占户籍,别於土著者,故谓之白著。此举本以搜括逃亡逋负为名,虽著籍不欠租者,亦指为逃亡而取之。故谓此等人户为白著,以掩其掊克之迹也。”

白着(bai zhe)同音词

  • 1、拜折[bài zhé ]

    1.亦称"拜折子"。 2.清制,督抚以上有要事专折上奏,把折匣供在大堂香案上,对之行三跪九叩礼,然后取交折差,高捧头上,开中门送出。拜折时,属员站班,步兵排队,放炮奏乐,仪节隆重。

  • 2、白柘[bái zhè ]

    1.棫的别名。

  • 3、百折[bǎi zhé ]

    1.极言曲折之多。 2.见"百折不挠"。

  • 4、百蛰[bǎi zhé ]

    1.各种冬眠的虫。

  • 5、百谪[bǎi zhé ]

    1.亦作"百适"。 2.百次谴责。古时官吏受百次谴责即被免职。

  • 6、败折[bài zhé ]

    1.亏损。

白着词语接龙

  • 1、1.用心;努力。
  • 2、副词。表示动作的重点方面:小说着重刻画了主人公的忘我精神|现在着重说明下面三个问题。
  • 3、1.写作;著作。
  • 4、1.指穿戴(衣帽)等。 2.衣着。
  • 5、1.犹言一步一步地,逐渐地。 2.犹样样。
  • 6、1.犹明白。 2.犹显着;昭著。
  • 7、1.犹陷入,遭难。
  • 8、1.落笔;下笔。
  • 9、1.沾边。
  • 10、1.鞭打;用鞭子赶。 2.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 3.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
  • 11、便1.犹言当机立断;见机行事。
  • 12、1.犹处处,到处。
  • 13、1. 受精卵附着于母体子宫壁或生殖道表面的过程。
  • 14、1.朝廷内按官职大小设置的固定的朝位。着,通"伫"。
  • 15、1.下棋的着数。 2.武术的动作。
  • 16、1.穿红色的官服。古代官服颜色不同,表示官吏品级的高低。如唐上元元年定制:文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后常以"着绯"指当了中级官员。
  • 17、1.见"着稿"。
  • 18、稿1.亦作"着槁"。 2.起草;打草稿。
  • 19、1.规定的格式。
  • 20、1.著名;着称。
  • 21、1.长出花蕾或花朵。
  • 22、1.着急;慌张。
  • 23、1.冒火;失火。
  • 24、1.犹言留有痕迹。多用以比喻艺术作品有斧凿之迹而不自然,没有达到浑然一体的境地。

白着的相关查询

白着的意思解释、白着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