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ān hàn  ]
  • ㄈㄢ ㄏㄢˋ
  • TOL IC

番汉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外族与汉族。

⒉  外族的汉子。

引证解释

⒈  外族与 汉 族。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己·王元懋巨恶》:“国王嘉其兼通番 汉 书,延为馆客,仍嫁以女,留十年而归。”

⒉  外族的汉子。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只见街上一个番汉牵着一匹高头骏马。”

番汉(fan han)同音词

  • 1、犯寒[fàn hán ]

    1.御寒。 2.冒着寒冷。

  • 2、反汗[fǎn hàn ]

    1.《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今出善令,未能逾时而反,是反汗也。"以汗出而不能反喻令出不能收。后因以"反汗"指翻悔食言或收回成命。

  • 3、繁翰[fán hàn ]

    1.丰富的辞藻。

  • 4、蕃扞[fān hàn ]

    1.藩屏;护卫。蕃,通"藩"。

  • 5、蕃捍[fān hàn ]

    1.同"蕃扞"。

  • 6、藩扞[fān hàn ]

    1.见"藩捍"。

  • 7、藩捍[fān hàn ]

    1.亦作"藩扞"。 2.守御,保卫。 3.指卫国之臣。

  • 8、藩翰[fān hàn ]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毛传:"藩,屏也;翰,干也。"后因以"藩翰"喻捍卫王室的重臣。 2.喻指藩国。 3.指布政使。 4.犹藩篱。比喻界域。

  • 9、饭含[fàn hán ]

    1.亦作"饭唅"。 2.古丧礼。以珠﹑玉﹑贝﹑米等物纳于死者之口。《荀子.礼论》:"始卒﹐沐浴鬠体饭唅﹐象生执也。"《战国策.赵策三》:"生则不得事养﹐死则不得饭含。"《后汉书.礼仪志下》:"饭唅珠玉如礼。"刘昭注引《礼稽命征》:"天子饭以珠﹐唅以玉;诸侯饭以珠﹐唅以璧;卿大夫﹑士饭以珠﹐唅以贝。"宋苏轼《游桓山记》:"余将吊其藏﹐而其骨毛爪齿既已化为飞尘﹐荡为冷风矣﹐而况于椁乎?况于从死之臣妾﹐饭含之贝玉乎?"《周礼.春官.典瑞》"共饭玉"清孙诒让正义:"饭含所用﹐古说多异。"一说饭与含为二事。饭所用

  • 10、饭唅[fàn hán ]

    1.见"饭含"。

番汉词语接龙

  • 1、我国人数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
  • 2、1.即汉高祖刘邦。
  • 3、1.指汉朝的皇位和国统。
  • 4、1.竹的一种。
  • 5、1. 汉朝君主。如:汉主不以为疑。——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 6、1.汉水水边;汉水。 2.银河。
  • 7、1.汉代学者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古籍所作的注解。汉注对古代注释﹑训诂等有重大的影响。
  • 8、1.汉代风格的篆书。
  • 9、①男子。 ②〈方〉丈夫。
  • 10、记录汉语的文字。除极个别的例外,都是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
  • 11、①汉族的姓。 ②特指非汉族的人所用的汉族的姓。
  • 12、1.汉代的业绩。
  • 13、①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而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 ②外国人指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语言、文学等方面的学问。
  • 14、1.燕的一种。 2.指汉成帝后赵飞燕。
  • 15、1.汉官威仪。泛指中国礼仪制度。
  • 16、1.银河边。
  • 17、1.汉代《易》学。汉《易》有今古文之分。西汉今文《易》主要有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四家,专讲阴阳﹑灾异及谶纬。东汉盛行古文费氏《易》,以郑众﹑马融﹑荀爽﹑郑玄为代表,专讲象数﹑消息﹐以论人事吉凶。其中,郑玄注《易》,以古文学为主,兼采今文及谶纬说,而成为两汉总结性《易》学。
  • 18、1.汉水南岸。 2.县名。在陕西省南部。后汉置汉阴县。
  • 19、1.即汉高祖刘邦。
  • 20、1.见"汉皋"。
  • 21、1.指汉扬雄校书之天禄阁。亦借指扬雄。
  • 22、1.汉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
  • 23、1.汉代的边关。亦泛指边关。
  • 24、1.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

番汉的相关查询

番汉的意思解释、番汉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