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í bīnɡ  ]
  • ㄘˊ ㄅ一ㄥ
  • PYNK RW

祠兵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何休注:“礼,兵不徒使,故将出兵必祠于近郊,陈兵习战,杀牲飨士卒。”王闿运《丁文诚诔》:“曾选士于衡湘,截粤饷以祠兵。”一说,祠兵即治兵。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兵将出战,陈于近郊,杀牲飨士卒,谓之“祠兵”。

《公羊传·庄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皆习战也。”
何休 注:“礼,兵不徒使,故将出兵必祠於近郊,陈兵习战,杀牲饗士卒。”
王闿运 《丁文诚诔》:“曾选士於 衡 湘,截 粤 餉以祠兵。”
一说,祠兵即治兵。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泰山 都尉 孔宙 碑”:“第六行‘□□祠兵,遗畔未宁’,祠兵,即治兵也。 《左氏春秋·庄八年》甲午,治兵,《公羊》作‘祠兵’, 宙 传《严氏春秋》,故书此碑者,亦从《公羊》作‘祠兵’也。”

国语辞典

⒈  古时出兵作战前所举行的仪式。

《公羊传·庄公八年》:「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礼一也。」

祠兵(ci bing)同音词

  • 1、辞病[cí bìnɡ ]

    1.以身体有病为由推辞不就某种职务或不做某件事。 2.谓害怕生病而推辞做某种有损健康的行为。

  • 2、疵病[cī bìnɡ ]

    1.缺点;毛病。 2.非议﹐指出缺点﹑毛病。

  • 3、词柄[cí bǐnɡ ]

    1.犹话柄。

  • 4、刺兵[cì bīnɡ ]

    1.古代兵器,矛属。

  • 5、赐冰[cì bīnɡ ]

    1.谓盛暑时天子以冰赐臣。

祠兵词语接龙

  • 1、1.兵器。 2.借指战事。
  • 2、1.犹兵端。
  • 3、1.指用兵作战的方式方法。
  • 4、1.战乱的祸患。
  • 5、1.谓兵士整装待发。
  • 6、1.犹兵权。 2.用兵的要术。
  • 7、①指战争:兵役连年。 ②公民为国家履行军事义务。通常分为现役和预备役。
  • 8、1.指用兵布阵。
  • 9、1.用兵的奥义。
  • 10、1.军队居住的营房。
  • 11、1.清代称临时招募的兵卒为勇﹐因以"兵勇"泛指兵卒。
  • 12、1.部队士兵的总称。
  • 13、1.士兵的来源。
  • 14、1.士兵运动的简称﹐指策动敌军士兵起义等革命活动。
  • 15、1.战争的灾害。
  • 16、1.军队哗变。
  • 17、1.犹战争;作战。
  • 18、1.军队在后方交通线上设置的供应﹑转运机构﹐主要负责补给物资﹑接收伤病员﹑招待过往部队等。
  • 19、1.见"兵杖"。
  • 20、1.亦作"兵仗"。 2.兵器。 3.特指棍棒一类兵器。 4.借指执兵杖的人。
  • 21、1.见"兵陈"。
  • 22、1.统辖一方的军府。
  • 23、1.以兵争战。
  • 24、1.管理军队和用兵的事务。

祠兵的相关查询

祠兵的意思解释、祠兵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