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án zhènɡ  ]
  • 一ㄢˊ ㄓㄥˋ
  • GOT UDB

严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汉隐士严君平、郑子真的并称。

引证解释

⒈  汉 隐士 严君平、郑子真 的并称。参阅《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仰慕 严 郑,乐道闲居。”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劳生愧 严 郑,外物慕 张 邴。”

严郑(yan zheng)同音词

  • 1、盐政[yán zhènɡ ]

    1.犹盐务。 2.指盐税。 3.指巡视盐务的官员。

  • 2、炎正[yán zhènɡ ]

    1.指汉朝。

  • 3、炎症[yán zhènɡ ]

    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包括物理、化学性损伤,微生物、寄生虫等感染所产生的一系列防御反应以及消灭入侵病原体和修复组织损害的过程。局部的主要变化是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全身反应为白细胞增多和体温升高。多数炎症可完全治愈,少数经久不愈转变为慢性。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有时可扩大,引起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 4、淹正[yān zhènɡ ]

    1.深厚方正。

  • 5、严整[yán zhěnɡ ]

    1.指(队伍)严明整齐。 2.严肃;严格。 3.谨严;严密。 4.工整;庄重。

  • 6、严正[yán zhènɡ ]

    严肃而正大光明:严正立场|严正声明|严正警告。

  • 7、炎烝[yán zhēnɡ ]

    1.见"炎蒸"。

  • 8、炎蒸[yán zhēnɡ ]

    1.亦作"炎烝"。 2.暑热熏蒸。 3.指炎热地区。

  • 9、俨正[yǎn zhènɡ ]

    1.端庄。

  • 10、演证[yǎn zhènɡ ]

    1.推演证明。

严郑词语接龙

  • 1、1.战国时筑郑国渠的郑国与汉武帝时筑白渠的白公的并称。 2.郑国渠和白渠的并称。在今陕西省境。
  • 2、1.《后汉书.郡国志四》"﹝东莱郡﹞不其侯国,故属琅邪"刘昭注引晋伏琛《三齐记》:"郑玄教授不其山,山下生草大如?,叶长一尺余,坚刃异常,土人名曰康成书带。"后以"郑草"为书带草的别称。
  • 3、1.春秋末年越国美女名。相传曾与西施同时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为妃。
  • 4、1.指郑公风。 2.《诗》十五国风之一。
  • 5、1.汉经学家郑玄与服虔的并称。
  • 6、1.汉郑子真隐居谷口。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后以"郑谷"泛指隐居地。
  • 7、1.花名。即山矾。
  • 8、1.春秋时晋韩宣子有玉环,其一在郑国商人手中,宣子向郑伯请环,子产弗与。事见《左传.昭公十六年》。后以"郑环"泛指珍贵的玉器。
  • 9、1.东汉经学家郑兴和贾逵的并称。 2.东汉经学家郑玄和贾逵的并称。
  • 10、1.汉郑玄所作《<毛诗传>笺》的简称。郑玄兼通经今古文学,他以《毛传》为主,兼采今文三家诗说,加以疏解。他作《毛诗笺》,谦敬不敢言注,但云表明古人之意或断以己意,使可识别,故曰笺。书出后,《毛诗》日盛,三家诗渐废。 2.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 11、1.经学家郑玄和孔安国的并称。
  • 12、1.黄河在郑州的河口。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黄河在郑州决口。
  • 13、1.指东汉郑玄。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隐居不仕。聚徒讲学,潜心著述,注释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 14、1.唐人传奇故事人物。郑六在长安街上遇着一个美妇人,自称任氏,郑追而求爱,遂同居。郑虽然知道她是狐妖,而对她的爱情十分深厚;她也对郑忠诚,拒绝别人的强暴和诱惑。见唐沈既济《任氏传》。后用为男女相爱之典。
  • 15、1.《汉书.郑崇传》:"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后世即以"郑履"美称为官清正﹑敢于谏争的人。
  • 16、1.古代郑地产的丝絮。语本《楚辞.招魂》:"秦篝齐缕,郑绵络些。"
  • 17、1.指夏姬。郑穆公之女。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郑女曼姬,被阿緆,揄纻缟。"李善注引如淳曰:"郑女,夏姬也。"一说,指郑国的女子。吕向注:"郑女,郑国之女。" 2.指郑袖。战国时楚怀王后(南后)。
  • 18、1.古代郑国人叫未经雕琢的玉为璞,后世因以"郑璞"喻才不出众的人。
  • 19、1.古地名,郑之圃田,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南。相传为列子所居。 2.指列子的学说和文字。
  • 20、南宋史学家。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一生勤于著述,撰有纪传体通史《通志》,提出“会通”的思想,主张修通史,反对割断史事联系写断代史,重视对历代典章制度的研究。
  • 21、1.《列子.汤问》载:郑国乐师师文琴技高超,"当春而叩商弦,以召南吕,凉风忽至,草木成实;及秋而叩角弦,以激夹钟,温风徐回,草木发荣;常夏而叩羽弦,以召黄钟,霜雪交下,川池暴冱;及冬而叩征弦,以激蕤宾,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将终命宫而总四弦,则景风翔,庆云浮,甘露降,澧泉涌。"后以"郑琴"借指精湛超群的技艺。
  • 22、1.春秋郑国的乐曲。多指俗曲。
  • 23、1.见"郑国渠"。
  • 24、1.指春秋郑国商人弦高。秦师将侵郑,适高入周经商,遇秦师于滑。高以牛十二,谓奉郑君之命犒师。秦师以为郑国有备,灭滑而还。事见《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严郑的相关查询

严郑的意思解释、严郑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