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ǐ jīn  ]
  • ㄐ一ˇ ㄐ一ㄣ
  • IWE TEER

脊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脊骨。

引证解释

⒈  脊骨。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二折:“在城有箇 蔡 家婆子,刚少他二十两花银,屡屡亲来索取,争些捻断脊筋。”
元 吴弘道 《上小楼·青楼妓怨》曲:“使见识,觅厮离,将咱抛弃,闪的人脊筋儿着地。”

脊筋(ji jin)同音词

  • 1、急进[jí jìn ]

    急于改革和进取:~派。

  • 2、忌禁[jì jìn ]

    1.禁忌,忌讳。

  • 3、棘津[jí jīn ]

    1.古代黄河津渡名。地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相传周文王师姜尚(吕尚)未遇时曾卖食于此。

  • 4、棘矜[jí jīn ]

    1.戟柄。棘,通"戟"。

  • 5、几禁[jǐ jìn ]

    1.查禁。几,通"讥"。

  • 6、积金[jī jīn ]

    1.聚积金钱。参见"积金至斗"。 2.指聚积的金钱。

  • 7、积浸[jī jìn ]

    1.逐渐﹐渐渐。

  • 8、罽锦[jì jǐn ]

    1.有花纹的毛织物。

  • 9、继进[jì jìn ]

    1.继续前进。 2.引申为随后。

  • 10、及今[jí jīn ]

    1.趁现今之时。 2.到现在。

脊筋词语接龙

  • 1、1.筋力;膂力。 2.借指精力。
  • 2、1.中医病证名。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多由外感寒湿或血少津亏﹐经脉失于荣养所致。也叫痉挛。
  • 3、1.中医指气血的通路。 2.静脉管。 3.植物的网络状纤维。
  • 4、1.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 5、1.见"筋脉"。
  • 6、1.人体皮下结缔组织的一种﹐有深浅之别。浅者结缔疏松﹐多包于肌腱外;深者结缔致密﹐常包被肌肉﹑腺体﹑脏器或血管神经束。中医学认为它是肝所主﹐并赖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或肝风内动均能引起筋膜病变。
  • 7、1.中医指人体筋的系结处。
  • 8、1.谓筋骨衰弱。
  • 9、1.筋骨与皮肉。
  • 10、肌肉。
  • 11、1.书法中一种瘦劲有力的字体。
  • 12、1.植物的脉络。
  • 13、1.筋肉与骨髓。
  • 14、1.针灸经穴名。
  • 15、1.身体结实强健。
  • 16、1.筋斗。
  • 17、退1.人的手指甲﹑脚趾甲的别称。
  • 18、1.中医指劳役阴力﹐费竭精气。
  • 19、1.精力与血汗。
  • 20、1.筋脉与津液。
  • 21、1.亦作"?竹"。 2.一种中实而强劲的竹﹐竹梢尖锐﹐可作矛用。
  • 22、〈方〉①指食物有韧性,耐咀嚼:抻面吃到嘴里挺~。 ②身体结实(多指老人):老人的身子骨儿倒很~。
  • 23、1.中医古诊法"五度"(或称"十度")之一。即衡量﹑测度筋的阴阳虚实。
  • 24、1.同"筋竿"。

脊筋的相关查询

脊筋的意思解释、脊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