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ài yì  ]
  • ㄘㄞˋ 一ˋ
  • ES KCB

采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封建领主所据有的庄园,通常有围墙,包括领主住所(如城堡)及周围佃农村舍。

town;

⒉  古代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又叫食邑。

fief;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卿大夫的封邑。

《周礼·夏官·司勋》“凡颁赏地,参之一食”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不以美田为采邑。”
明 卓尔堪 《从军行》:“战胜食采邑,战死为国殤。”
清 彭始奋 《寄陇西观察赵韫退先生》诗:“新分采邑 陕西 偏,上奏仍屯塞下田。”

国语辞典

⒈  古代君主或诸侯分给臣下或部将的领地。

法语翻译

Lehen (S)​, Lehnsland (S)​

采邑(cai yi)同音词

  • 1、猜疑[cāi yí ]

    1.怀疑,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

  • 2、猜意[cāi yì ]

    1.犹猜忌。

  • 3、彩衣[cǎi yī ]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楚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着五色斑斓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

  • 4、彩鹢[cǎi yì ]

    1.鹢﹐一种水鸟。古代常在船头上画鹢﹐着以彩色﹐因亦借指船。

  • 5、裁衣[cái yī ]

    1.裁剪衣料缝制衣服。 2.即裁缝。

  • 6、裁抑[cái yì ]

    1.制止;遏止。 2.制裁。 3.削减,抑损。

  • 7、采衣[cǎi yī ]

    1.指彩色之衣。亦指未冠者之服。

  • 8、采刈[cǎi yì ]

    1.犹言摘取收割。

  • 9、采邑[cài yì ]

    又称“采地”。封建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臣属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受到这种赏赐的人必须效忠君主,并承担进贡和在战时提供兵员的义务;对采邑中的百姓有管辖权,并课征租税。初为终身占有,后变为世袭。中国盛行于周朝,西欧于中世纪实行。

  • 10、采挹[cǎi yì ]

    1.选择汲取。

采邑词语接龙

  • 1、1.城门;郡邑之门。
  • 2、1.指城隍庙。
  • 3、1.州县的百姓。
  • 4、1.乡邑的陵园。
  • 5、1.封邑的租税收入。
  • 6、1.地方上的犯人。
  • 7、1.邑里中的狗。 2.比喻谗毁贤能﹑不辨是非的盲从者。
  • 8、1.不乐貌。
  • 9、1.封地上的人。 2.同邑的人;同乡的人。
  • 10、1.封邑所收的租税。
  • 11、1.地方上的商人。
  • 12、1.封地和赏赐。
  • 13、1.陵邑的社庙。
  • 14、1.地方上的绅士。
  • 15、1.本县士人。
  • 16、1.封地的收成。
  • 17、1.唐代管理公主事务的机构或供职于这一机构的官吏。
  • 18、1.恐惧不安。
  • 19、1.邑颂。
  • 20、1.邑里的歌谣。指民歌。
  • 21、1.采邑的赋粟。
  • 22、1.忧悒嗟叹。
  • 23、1.地方的办公场所。
  • 24、1.县府的公堂。

采邑的相关查询

采邑的意思解释、采邑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