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ì shà  ]
  • ㄅ一ˋ ㄕㄚˋ
  • NK QVT

避煞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旧时迷信,谓人死之后若干日,魂随煞返归生时之宅,是日家人外出回避叫“避煞”。

引证解释

⒈  旧时迷信,谓人死之后若干日,魂随煞返归生时之宅,是日家人外出回避叫“避煞”。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避煞之説,不知出於何时。按 唐 太常博士 吕才 《百忌歷》,载丧煞损害法:如巳日死者,雄煞;四十七日回煞;十三四岁女,雌煞。出南方第三家,煞白色。男子或姓 郑、潘、孙、陈,至二十日及二十九日两次回丧家,故世俗相承,至期必避之。”
明 戴冠 《濯缨亭笔记》:“今世阴阳家以某日人死,则於某日煞回……是日,丧家当出外避之,俗云避煞。”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偏傍之书,死有归杀,子孙逃窜,莫肯在家” 刘盼遂 注:“殃煞之事,载籍所不恒见,惟 徐鉉 《稽神録》云:‘ 彭虎子 少壮有膂力,尝谓无鬼神。母死,俗巫戒之曰:“某日殃煞当还,重有所杀,宜出避之。”
合家细弱,悉出逃匿, 虎子 独留不去。夜中有人推门入, 虎子 遑遽无计;先有瓮,便入其中,以板盖头,觉母在板上坐,有人问:“板下无人耶?”
母曰:“无。”
及去。’是避煞逃窜,至 五代 时犹然矣。”亦称“避放”。 宋 洪迈 《夷坚乙志·韩氏放鬼》:“江 浙 之俗信巫鬼,相传人死则其魄復还,以其日测之,某日当至,则尽室出避于外,名为避放。”
何卓 点校:“﹝放﹞, 陆 本作煞。”

国语辞典

⒈  一种旧时社会的迷信。指人死之后,由道士代丧家推算鬼魂返家的日期,而预先使家人避开,称为「避煞」。

避煞(bi sha)同音词

  • 1、逼杀[bī shā ]

    1.犹言迫害致死。

  • 2、弊摋[bì shā ]

    1.混杂。

  • 3、璧翣[bì shà ]

    1.古代树在钟鼓横架两角的扇状装饰物。《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之龙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郑玄注:"周又画缯为翣,戴以璧,垂五采羽于其下,树于簨之角上。"孔颖达疏:"翣,扇也。言周画缯为扇,戴小璧于扇之上。"《续文献通考.乐》:"元制,建鞞应同一座,通谓之树鼓……又为重斗方盖,并缭以彩缯,四角有竿,各垂璧翣流苏。"亦用为丧葬之饰。即遮护棺柩的掌扇。《礼记.明堂位》:"有虞氏之绥,夏后氏之绸练,殷之崇牙,周之璧翣。"郑玄注:"此旌旗及翣者,皆丧葬之饰。"孔颖达疏:"周之璧翣者,谓周代以物为翣,翣上戴之

  • 4、碧沙[bì shā ]

    1.绿色的沙粒。 2.绿色的沙滩。

  • 5、碧纱[bì shā ]

    1.见"碧纱笼"。

避煞词语接龙

  • 1、1.犹惨白。多形容因恐惧﹑愤怒或疾病等而致脸无血色。
  • 2、1.文章的结束语。如:文章的煞笔还没有写出来。2.写文章、书信等停笔。如:就此煞笔。
  • 3、1.指一出戏结束。
  • 4、1.刹车。比喻停止,中止。
  • 5、1.恶鬼。
  • 6、1.方言。最后;结果。
  • 7、1.指凶神。
  • 8、1.(天色)全黑。
  • 9、1.殿后,走在最后面。 2.指后退。
  • 10、1.旧俗谓人死若干天后,魂魄返回故宅,有煞神随之,称"煞回"。
  • 11、1.犹过瘾。
  • 12、1.犹无赖。
  • 13、1.干脆利落。
  • 14、1.年终。
  • 15、1.打击乐器中的拍板。
  • 16、1.出气;发火。
  • 17、1.犹确认,肯定。
  • 18、1.迷信传说中的一种凶神。 2.喻凶恶暴烈的人。
  • 19、1.用来勒紧车上装载的东西的绳子。
  • 20、1.确实。
  • 21、1.确是;极是。
  • 22、1.去湿气。
  • 23、1.方言。演出结束;散戏。
  • 24、1.北曲套数中最后的一支曲子。 2.文章﹑事情等的最后一段。 3.结束事情的最后一段;收尾。

避煞的相关查询

避煞的意思解释、避煞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