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ú ní  ]
  • ㄔㄨˊ ㄋ一ˊ
  • QVF NX

刍尼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刍泥”。

⒉  喜鹊。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芻泥”。喜鹊。

宋 许顗 《彦周诗话》:“记人作《七夕》诗,押‘潘尼’字,众人竟和无成诗者。僕时不曾赋,后因读藏经,呼喜鹊为芻尼,乃知读书不厌多。”
宋 苏轼 《法云寺礼拜石记》:“闻我佛修道时,芻泥巢顶,霑佛气分。”
清 曹寅 《鸦鸣歌》:“东门鸜鵒还飞逐,枝上芻尼不出城。”
陈去病 《自居庸关南骑行入口漫成》诗:“多少芻尼频报喜,防秋应莫动悲笳。”

刍尼(chu ni)同音词

  • 1、触逆[chù nì ]

    1.触犯违逆。

  • 2、出溺[chū nì ]

    1.溺水的人脱险,比喻脱离危难境地。

  • 3、楚腻[chǔ nì ]

    1.楚人的荤食。

  • 4、储拟[chǔ nǐ ]

    1.储备。 2.备办物资以供需用。

  • 5、刍泥[chú ní ]

    1.见"刍尼"。

刍尼词语接龙

  • 1、1.见"尼庵"。
  • 2、1.尼姑。
  • 3、1. (1844—1900) 德国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家,主张唯意志论,提倡超人哲学,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歌颂战争。他的思想后来成了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根据。他以“太阳”自命,后发疯而死。
  • 4、1.儒家创始人仲尼和道家创始人老聃的并称。
  • 5、1.尼姑所居处。
  • 6、1.尼山,尼丘。
  • 7、1.见"尼父"。
  • 8、1.亦称"尼甫"。 2.对孔子的尊称。孔子字仲尼,故称。
  • 9、1.亦作"尼犍"。 2.梵语nirgrantha的省音译。佛教所说的外道之一,即露形外道。
  • 10、中国对“比丘尼”的俗称。参见“比丘”(825页)。
  • 11、1.见"尼干"。
  • 12、1.犹尼庵。
  • 13、1.孔子与孟子的并称。孔子字仲尼,孟子名轲。
  • 14、1. 含有聚酰胺的各种合成纤维,以熔融或溶解法做成短纤维、长丝硬毛或薄板。
  • 15、1.山名。在山东曲阜县东南,连泗水﹑邹县界。相传孔子父叔梁纥﹑母颜氏祷于此而生孔子。故孔子名丘,字仲尼。 2.指孔子。
  • 16、1.即尼丘。
  • 17、1.尼姑。
  • 18、1.即尼丘。 2.指孔子。
  • 19、1.对孔子的尊称。
  • 20、1.对尼姑的敬称。
  • 21、1.谓人头象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 22、1.尼姑所住的寺院。 2.借指天主教修女院。
  • 23、1.尼姑受戒的地方。
  • 24、1.停止或阻止前进。

刍尼的相关查询

刍尼的意思解释、刍尼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