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áo shǔ  ]
  • ㄊㄠˊ ㄕㄨˇ
  • QIP JFT

逃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迯暑”。

⒉  消暑;避暑。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迯暑”。消暑;避暑。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雷》:“处士 周洪 言, 宝历 中,邑客十餘人,逃暑会饮。”
宋 陈师道 《和寇十一雨后登楼》:“豫为逃暑约,一快 楚 臺风。”
明 李攀龙 《逃暑》诗:“无处堪迯暑,高楼坐夜分。”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义仆》:“岁丁酉之夏,山人逃暑 金山。”

逃暑(tao shu)同音词

  • 1、套数[tào shù ]

    1.戏曲或散曲(小令除外)中﹐用多种曲调互相联贯﹑有首有尾﹑成为一套的﹐名套数。亦称"套曲"。参阅任讷《散曲概论》。 2.手续;程式;套子。 3.比喻格式﹑技巧。

  • 2、逃塾[táo shú ]

    1.犹逃学。

  • 3、条属[tāo shǔ ]

    1.谓用绳子连缀。古代丧冠之制。条,通"绦"。

  • 4、陶淑[táo shū ]

    1.谓陶冶使之美好。

  • 5、陶秫[táo shú ]

    1.指高粱。

  • 6、陶暑[táo shǔ ]

    1.解暑﹐消暑。

  • 7、梼树[táo shù ]

    1.指松柏之类刚劲的树木。

  • 8、韬树[tāo shù ]

    1.深藏地下的树。谓千年老树。

  • 9、桃殳[táo shū ]

    1.桃木做的殳杖。古人佩以为戒。

逃暑词语接龙

  • 1、1.夏晩。
  • 2、1.犹中暑。 2.暑热。
  • 3、1.炎夏之夜。
  • 4、1.夏衣。
  • 5、1.夏月。约相当于农历六月前后小暑﹑大暑之时。
  • 6、1.即旱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
  • 7、1.暑天穿的细葛布衣。
  • 8、1.夏日用的竹席。
  • 9、1.夏季伏天。
  • 10、1.天气炎热与寒冷。
  • 11、1.学校夏季的假期,一般在公历七八月间。
  • 12、1.喻酷热大暑。吏,指酷吏。
  • 13、1.谓南方。
  • 14、1.疟疾的一种。
  • 15、1.暑假期间。
  • 16、1.盛夏时的热气。
  • 17、1.盛夏时期的炎热。 2.中医指外感暑邪的一种热症。
  • 18、1.谓夏季潮湿闷热。
  • 19、湿1.亦作"暑湿"。 2.炎热潮湿。
  • 20、1.炎热干旱之年。
  • 21、1.夏季炎热的日子;夏天。
  • 22、1.夏天所穿的粗葛布衣。
  • 23、1.炎热的夏季。
  • 24、1.堂名。在四川省成都武担山。古为蜀中一名胜。

逃暑的相关查询

逃暑的意思解释、逃暑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