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ū shū  ]
  • ㄘㄨ ㄕㄨ
  • OXXX NHSK

麤疎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麤疏”。亦作“麤踈”。亦作“麄疎”。亦作“麄踈”。亦作“麄疏”。

⒉  粗忽疏慢。

⒊  粗糙;不精密。

⒋  谓才识疏略寡陋。

⒌  形容声音粗沉而不连续。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麤疏”。亦作“麤踈”。亦作“麄疏”。亦作“麄踈”。

⒉  粗忽疏慢。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张昭 非 肃 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 肃 年少麤疎,未可用。”
宋 苏辙 《泝潮》诗之一:“天地尚遭人意料,乘时使气定麄踈。”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一折:“他鹰指爪,蟒身躯,忒躁暴,太麄疎,但言语,便喧呼。”

⒊  粗糙;不精密。

《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后﹞袍极麤疏,诸主朝望见,反以为綺。”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诸主家朝请,望见后袍极麤踈,反以为侍婢之数。”
宋 杨万里 《题望韶亭》诗:“尧 时文物也麄踈,礼乐犹带鸿荒餘。”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一折:“则我这衣袂麄疎,都是柴草络布无绵絮。”
梁启超 《说动》:“机器不兴,工欲动,而笨拙麤疏之刀锯絏之。”

⒋  谓才识疏略寡陋。

《吕氏春秋·异宝》“其知弥觕” 汉 高诱 注:“觕,麤疏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然 隐 才雄而麄疏, 鄴 才清而緜緻。”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七:“盗喜曰:‘秀才乃肯自屈,何不可者!顾吾辈麤疏,恐为秀才笑耳。’”

⒌  形容声音粗沉而不连续。

唐 孟郊 《秋怀》诗之九:“秋深月清苦,虫老声麤踈。”

麤疎(cu shu)同音词

  • 1、麤疏[cū shū ]

    1.见"麤疎"。

  • 2、麤踈[cū shū ]

    1.见"麤疎"。

  • 3、麤束[cū shù ]

    1.粗略概括。

  • 4、促熟[cù shú ]

    1.见"催熟"。

  • 5、促数[cù shù ]

    1.繁多;频繁。

  • 6、粗书[cū shū ]

    1.即草书。

  • 7、粗疏[cū shū ]

    疏忽,不细致:工作粗疏,难免有阙漏。

  • 8、徂暑[cú shǔ ]

    1.《诗.小雅.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郑玄笺:"徂,犹始也,四月立夏矣,而六月乃始盛暑。"后因以称盛暑。 2.指季夏。 3.谓暑热消逝。

麤疎词语接龙

  • 1、潏波1.汹涌的波浪。
  • 2、潏荡1.水荡涌貌。
  • 3、潏湟1.水疾流貌。 2.传说中的神名。
  • 4、潏潏1.水涌出貌。
  • 5、潏露1.甘露。
  • 6、氀毼1.亦作"氀褐"。 2.古代一种较粗的毛织物品。
  • 7、氀褐1.见"氀毼"。
  • 8、殊宠1.特殊的恩宠。
  • 9、鼠舞1.指群鼠衔尾舞动。古人视为逆臣叛君作乱的征兆。语出《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昭帝元凤元年九月,燕有黄鼠衔其尾舞王宫端门中。王往视之,鼠舞如故。王使吏以酒脯祠,鼠舞不休,一日一夜死……时燕剌王旦谋反将死之象也。其月﹐发觉伏辜。"
  • 10、鼠溪1.中医称人腿班中的肉核。
  • 11、鼠黠1.像鼠一样狡猾。
  • 12、鼠乡1.礜石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二.礜石》。
  • 13、鼠须1.见"鼠须"。
  • 14、鼠穴1.鼠洞。
  • 15、鼠牙1.指鼠牙笔。 2.比喻强暴势力。
  • 16、鼠眼1.老鼠的眼睛。老鼠眼小突出,目光鬼祟,因常用以形容心术不正之人的鄙陋相。
  • 17、鼠妖1.原意为老鼠失却本性变成妖怪,实际指老鼠造成的各种奇特灾异现象,如鼠食庄稼﹑衔尾渡江﹑猫鼠同处等。旧时史书附会阴阳五行学说,以为木失其性所致。
  • 18、鼠疫由鼠蚤叮咬传染鼠疫杆菌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发病急,死亡率高。轻者引起淋巴结炎,重者可引起败血症或肺炎。主要症状为高热、出血、极度衰竭等严重中毒现象。
  • 19、鼠印1.鼠的外肾,即雄鼠的睾丸。旧说上有纹路,佩系它能使别人喜欢自己。
  • 20、鼠狱1.语本《史记.酷吏列传》:"﹝张汤父﹞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后因以指智力出众的人。
  • 21、鼠贼1.对盗贼的蔑称。
  • 22、鼠樝1.山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二.山楂》。
  • 23、鼠子1.詈词。谓卑微不足称道的人。 2.鼠。
  • 24、鼠梓1.木名。苦楸。楸的一种。 2.鼠李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鼠李》。

麤疎的相关查询

麤疎的意思解释、麤疎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