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ì jì  ]
  • ㄇ一ˋ ㄐ一ˋ
  • PNT YF

密计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秘密的计谋。

引证解释

⒈  秘密的计谋。

《三国志·吴志·胡综传》:“昔遣 魏郡 周光 以贾贩为名,託叛南诣,宣达密计,时以仓卒,未敢便有章表,使 光 口传而已。”
《宋史·奸臣传三·秦桧》:“﹝ 檜 ﹞遂嗾御史中丞 詹大方 言 鼎 邪谋密计,深不可测,与 范冲 等咸怀异意,以徼无妄之福。”
《水浒传》第一〇六回:“宋江 大喜,即授密计与 李俊 及步军头领 鲍旭 等二十员,带领步兵二千,至夜密随 李俊 去了不题。”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五四章:“仔细推敲了一番,猜到他们的密计十分狠毒。”

密计(mi ji)同音词

  • 1、弭戢[mǐ jí ]

    1.止息,收敛。

  • 2、弭楫[mǐ jí ]

    1.亦作"弭檝"。 2.弭棹。

  • 3、弭檝[mǐ jí ]

    1.见"弭楫"。

  • 4、密机[mì jī ]

    1.秘密的机谋。

  • 5、密迹[mì jì ]

    1.手持金刚杵护卫佛之夜叉神的总称。因其持有本誓,闻知佛的秘密事迹,故名。 2.犹匿迹。行动保密,不露形迹。

  • 6、密笈[mì jí ]

    1.指存放密件的箱子。

  • 7、密集[mì jí ]

    1.指人或物会聚一起。

  • 8、密挤[mì jǐ ]

    1.密密地挤在一起。

  • 9、密记[mì jì ]

    1.秘密书信。

  • 10、靡及[mí jí ]

    1.赶不上﹔来不及。

密计词语接龙

  • 1、1.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汇报情况的簿书。
  • 2、1.指计省。
  • 3、1.计谋疏失。 2.谓疏奏大计文书。
  • 4、1.财赋会计事务。
  • 5、1.计较和吝惜。
  • 6、1.指三司使的职位。
  • 7、1.谓随年终上计献物于天子。
  • 8、1.指浙江绍兴。绍兴即古之会稽﹐相传禹会诸侯计功于此﹐故名。
  • 9、1.汉张苍善算﹐以列侯居相府﹐领郡国上计﹐谓之计相。唐代称拜相的计臣为计相。宋代以称三司使。
  • 10、1.算计﹐打算。 2.料想。
  • 11、1.见"计较"。
  • 12、1.《史记.儒林列传序》﹕"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司马贞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后遂用"计偕"称举人赴京会试。
  • 13、1.旧指经济学。
  • 14、1.指三司要职。
  • 15、商议:从长~ㄧ他们~着生产竞赛的办法。
  • 16、1.考虑﹔计较。
  • 17、1.宋代三司使的地位﹐与中书省的参知政事和枢密院的枢密使相等﹐因称三司为"计省"或"计院"。
  • 18、1.古代州郡计吏。
  • 19、1.运筹谋画。 2.计量天运。
  • 20、1.古代州郡计吏用于登记﹑上报人事﹑户口﹑赋税等的帐册。 2.计算帐目。
  • 21、1.计较争执。
  • 22、1.亦作"计值"。 2.计算货物的价值。
  • 23、1.见"计直"。
  • 24、1.宋代指三司之职。

密计的相关查询

密计的意思解释、密计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