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ī yǐn  ]
  • ㄑ一 一ㄣˇ
  • DWQ BQV

欺隐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欺骗隐瞒。

引证解释

⒈  欺骗隐瞒。

《梁书·武帝纪下》:“凡是政事不便於民者,州郡县即时皆言,勿得欺隐。”
宋 欧阳修 《论方田均税札子》:“或姦民欺隐,或官吏诛求,税未及均,民已大扰。”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况且父母跟前便是自己作错了事,岂容有一字欺隐,莫如直捷痛快的尽情一吐。”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屯田大半被豪强霸占,也有被欺隐的,无从查对。”

国语辞典

⒈  欺骗隐瞒。

《儒林外史·第六回》:「此后若有一点欺隐,我把你这些奴才,三十板一个,还要送到汤老爷衙门里追工本饭米哩!」

欺隐(qi yin)同音词

  • 1、崎崟[qí yín ]

    1.山不平处。 2.高峭貌。

  • 2、栖音[qī yīn ]

    1.亦作"栖音"。 2.停止啼鸣。

  • 3、栖隐[qī yǐn ]

    1.亦作"栖隐"。 2.隐居。

  • 4、七音[qī yīn ]

    1.古乐理以宫﹑商﹑角﹑征﹑羽﹑变宫﹑变征为七音。 2.等韵之学,以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种发音为七音。

  • 5、戚姻[qī yīn ]

    1.亦作"戚婣"。 2.姻亲。

  • 6、戚婣[qī yīn ]

    1.见"戚姻"。

  • 7、凄吟[qī yín ]

    1.痛苦的呻吟。

  • 8、乞银[qǐ yín ]

    1.鲜卑语称马。

  • 9、起因[qǐ yīn ]

    1.谓发起善愿。 2.指事情发生的原因。

  • 10、起音[qǐ yīn ]

    1.发出声音。 2.给歌曲第一个音符所定的调值。 3.指开始唱。

欺隐词语接龙

  • 1、1.冷僻的语句。 2.隐而不言。
  • 2、1.深藏不露﹔遮蔽掩隐。
  • 3、1.谓隐蔽真情﹐佯装不知。
  • 4、1.谓含义精深简要。
  • 5、1.见"隐耀"。
  • 6、耀1.亦作"隐曜"。 2.隐藏光彩。 3.犹言含而不露。
  • 7、1.供隐退安居之用的产业。如田亩之类。
  • 8、1.凭借和依靠的东西。
  • 9、1.隐晦﹔深奥。
  • 10、1.暗藏旨意。 2.深奥的义理。
  • 11、1.隐逸者。
  • 12、避世隐居。也指隐居的人:隐逸之士|招聘隐逸,参与政事|菊,花之隐逸者也。
  • 13、1. 隐含或显露但没有直接表示的意义。如:在《旧约》的故事中看到了分析物质和精神之间关系的比喻性隐意。
  • 14、1.掩蔽﹔遮蔽。 2.隐避﹔隐没。
  • 15、①不明显;不清楚:青山隐隐水迢迢。 ②拟声词: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③茂盛的样子:沈沈隐隐|粲乎隐隐,各得其所。
  • 16、1.约略﹐印象模糊。
  • 17、1.犹掩映。 2.隐隐地显现出。
  • 18、深藏内心的忧虑: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 19、1.幽静偏僻。 2.深奥隐晦。
  • 20、1.隐瞒过失。
  • 21、1.《韩诗外传》卷十﹕"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孙叔敖﹞进谏曰﹕'臣园中有榆﹐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后以"隐榆"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事。
  • 22、1.隐患。
  • 23、1.搁膝之具。
  • 24、1.以隐语猜谜为戏。

欺隐的相关查询

欺隐的意思解释、欺隐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