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ì qìnɡ  ]
  • ㄗˋ ㄑ一ㄥˋ
  • THD FNWD

自磬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自罄”。

⒉  自缢。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自罄”。自缢。

清 黄宗羲 《徐公神道碑铭》:“蕺山 以饿死, 漳海 以兵死, 雋里 以自磬死。”
清 黄宗羲 《王义士传》:“丁亥某日粟尽。集其邻里乡党。濯衣幅巾,大呼 烈皇,北面再拜,自罄於 象山 之树。聚观者无不慟哭失声。”

自磬(zi qing)同音词

  • 1、自顷[zì qǐnɡ ]

    1.近来。

  • 2、自罄[zì qìnɡ ]

    1.见"自磬"。

  • 3、恣情[zì qínɡ ]

    1.纵情。

  • 4、淄青[zī qīnɡ ]

    1.唐方镇名。或称淄青平卢,或称平卢。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置,天佑二年(公元905年)为朱全忠所并。其间节度使李正己祖孙三代割据达五十四年之久。唐白居易有《贺平淄青表》。

  • 5、谘请[zī qǐnɡ ]

    1.谘询请教。 2.具文请示。

  • 6、咨请[zī qǐnɡ ]

    1.具文呈请。

  • 7、姿情[zī qínɡ ]

    1.纵情;尽情。姿,通"恣"。

  • 8、紫青[zǐ qīnɡ ]

    1.犹青紫。汉制,丞相﹑太尉皆金印紫绶,御史大夫银印青绶。唐代以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为阶官。后以"紫青"为贵官高位代称。

  • 9、紫清[zǐ qīnɡ ]

    1.指天上。谓神仙居所。 2.指翰林院。以翰林乃清贵之职,故称。

自磬词语接龙

  • 1、1.两种古乐器名。亦泛指乐器。
  • 2、1.一种鸣声如击磬的秋虫。
  • 3、1.方言。谓人身或物体向前倾。
  • 4、1.磨磬用的石头。
  • 5、1.犹全国。磬,通"罄"。
  • 6、1.语出《礼记.文王世子》:"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后用以指犯有死罪的贵族和显宦。
  • 7、1.负责治磬的官员。
  • 8、1.亦作"磬管"。 2.两种古乐器名。
  • 9、1.见"磬筦"。
  • 10、1.干净无余。磬,通"罄"。
  • 11、1.挂磬的架子。
  • 12、1.本指咳嗽。引申为谈笑。磬,通"謦"。
  • 13、1.纵马和止马。泛指驭马。
  • 14、1.见"磬口梅"。
  • 15、1.献给神佛的钱。因投入铜磬中,故名。
  • 16、1.负责治磬的官员。
  • 17、1.玉磬的光采。借指人的容颜。
  • 18、1.击磬的声音。 2.指代将帅。
  • 19、1.古乐官名。
  • 20、1.适宜制磬的美石。 2.寺院中用以召集众僧的鸣器。 3.山名。在今安徽省灵壁县北。
  • 21、1.磬的创造者无句氏的别称。
  • 22、1.古人名。掌教击磬钟等乐器,相传名襄,故称。因避世出居海边。事见《论语.微子》。
  • 23、1.吊死。 2.空无所有。磬,通"罄"。
  • 24、1.形状曲折的池。

自磬的相关查询

自磬的意思解释、自磬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