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ù biān  ]
  • ㄓㄨˋ ㄅ一ㄢ
  • TFT AFW

箸鞭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驱马加鞭。意谓奋发向前。

引证解释

⒈  驱马加鞭。意谓奋发向前。《晋书·刘琨传》作“著鞭”。

《世说新语·赏誉》“刘琨 称 祖车骑 为朗诣”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刘琨 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先吾箸鞭耳!’”

箸鞭(zhu bian)同音词

  • 1、助边[zhù biān ]

    1.谓捐献财物以资助边防费用。

  • 2、助编[zhù biān ]

    1.助理编辑的简称。

  • 3、诸边[zhū biān ]

    1.即都鄙。京都和边邑。诸﹐通"都"。

  • 4、竹边[zhú biān ]

    1.边笋。竹鞭末端长出的笋。

  • 5、竹编[zhú biān ]

    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经对竹子切丝、刮纹、打光、劈细等工序,将剖成一定粗细的篾丝编结起来制成。产品一般是各种生活日用品,工艺精者,所用篾丝细如绢纱。

  • 6、竹箯[zhú biān ]

    1.用竹编的轿。

  • 7、竹鞭[zhú biān ]

    1.某些竹类的根状茎。竹鞭横卧地下﹐具较长的节间﹐节上有芽和不定根﹐由芽长成笋或新竹鞭。 2.用竹做成的鞭子。

  • 8、逐便[zhú biàn ]

    1.乘便,顺便。 2.旧谓公职人员犯有过失削为平民。 3.指驱逐,驱赶。

  • 9、诛贬[zhū biǎn ]

    1.贬责。

  • 10、主编[zhǔ biān ]

    1.主持编辑工作。 2.指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箸鞭词语接龙

  • 1、1.鞭笞捆绑。
  • 2、1.鞭抽棒打的刑罚。
  • 3、1.即应鼓。
  • 4、1.鞭打的伤痕。
  • 5、1.古代官员赴朝会时,武士执鞭呼叫示威戒警以驱赶行人。
  • 6、1.鞭打。
  • 7、1.鞭简。古代兵器名。
  • 8、1.鞭和简。古代兵器。
  • 9、1.一种放在竿上所缀铜环(溜子)中发射的箭。 2.宋代步兵的一种。
  • 10、1.有节的马鞭。 2.竹子的地下茎,状如鞭节,故称。
  • 11、1.马受鞭策而悚动。比喻受人督教而儆戒振奋。
  • 12、1.比喻督促控制。
  • 13、1.鞭策激励。
  • 14、原生质伸出细胞外形成的鞭状物,一条或多条,有运动、摄食等作用。鞭毛虫以及各种动植物的精子等都有鞭毛。
  • 15、1.唐开元﹑天宝年间妇女骑马时戴的胡帽。
  • 16、1.马鞭和弓。 2.借指戎马生活。
  • 17、1.鞭打脸面。古代薄刑之一。
  • 18、1.语本《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鞭墓,谓以鞭击墓。意在鞭挞死者,报仇雪恨。
  • 19、1.旧俗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谓之"鞭牛"。
  • 20、1.鞭子和手铐。泛指刑具。
  • 21、①大小爆竹的统称。 ②专指成串的小爆竹。
  • 22、1.鞭子和马笼头。借指随从效力。
  • 23、1.犹鞭辟。剖析。
  • 24、1.亦作"鞭朴"。亦作"鞭扑"。 2.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

箸鞭的相关查询

箸鞭的意思解释、箸鞭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