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ī xián  ]
  • ㄑ一 ㄒ一ㄢˊ
  • AG JCM

七贤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魏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个名士。

⒉  指东汉袁秘、封观、陈端、范仲礼、刘伟德、丁子嗣、张仲然七人。

⒊  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

⒋  泛指七位贤人。

引证解释

⒈  指 魏 晋 时 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七个名士。

《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河内 山涛,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沛国 刘伶,籍 兄子 咸,琅邪 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沉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沉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⒉  指 东汉 袁秘、封观、陈端、范仲礼、刘伟德、丁子嗣、张仲然 七人。

《后汉书·袁闳传》:“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⒊  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

《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⒋  泛指七位贤人。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七贤(qi xian)同音词

  • 1、耆贤[qí xián ]

    1.年高贤德之人。

  • 2、耆献[qí xiàn ]

    1.犹耆宿。

  • 3、崎险[qí xiǎn ]

    1.险阻。

  • 4、其先[qí xiān ]

    1. 在某时之前;早先。如:他其先很不用功,后来才发愤读书。

  • 5、棋仙[qí xiān ]

    1.指棋艺高超﹑以弈棋为乐的人。

  • 6、七弦[qī xián ]

    1.亦作"七弦"。 2.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弦琴。

  • 7、七献[qí xiàn ]

    1.献酒七次。周代诸侯来朝时,天子举行享礼献酒的次数。《周礼.秋官.大行人》:"诸侯之礼……飨礼七献,食礼七举。"祭祀宗庙亦用七献。《礼记.礼器》:"一献质,三献文,五献察,七献神。"孔颖达疏:"七献神者,谓祭先公之庙,礼又转尊,神灵尊重也。"

  • 8、栖贤[qī xián ]

    1.隐居的贤士。

  • 9、栖险[qī xiǎn ]

    1.谓凭险而据守。

  • 10、蹊闲[qī xián ]

    1.小道。

七贤词语接龙

  • 1、1.敬称藩镇或藩国的首领。
  • 2、1.才德兼备的榜样。
  • 3、1.贤德的后妃。 2.唐宫中女官名。
  • 4、1.有才德的丈夫。 2.用以敬称他人丈夫。
  • 5、1.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6、1.贤明的辅相。
  • 7、1.指贤妻。
  • 8、1.对歌妓的敬称。
  • 9、1.见"贤合"。
  • 10、1.贤臣的功业。
  • 11、1.进入仕途的门径。语本《汉书.董仲舒传》:"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颜师古注:"关,由也。"
  • 12、1.见"贤俊"。
  • 13、1.贤明豪迈。 2.贤士豪杰。
  • 14、1.贤淑美好。
  • 15、1.亦作"贤阁"。 2.对人妻子的尊称。
  • 16、1.对有德位者的敬称。
  • 17、1.贤良忠厚。
  • 18、1.贤惠。会,用同"惠"。
  • 19、1.贤明仁慈。
  • 20、也作“贤惠”。慧:聪明。指妇女心地善良,聪明而通情达理:贤慧的妻子|贤惠的儿媳。
  • 21、1.古时举行乡射之礼时,以射中鹄的为获。用筹记数,左右两队所得筹多者称为贤获。
  • 22、1.贤明的同级官员。
  • 23、1.贤德之家。 2.贤能干练的人。 3.第二人称的敬辞,犹今称"您"。
  • 24、1.有德行有勇力。疆,通"强"。

七贤的相关查询

七贤的意思解释、七贤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