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à běn  ]
  • ㄊㄚˋ ㄅㄣˇ
  • SJN SG

榻本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用纸墨从铸刻物上拓印出其文字或图画的墨本。

引证解释

⒈  用纸墨从铸刻物上拓印出其文字或图画的墨本。一本作一本作“搨本”。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明年冬, 秋帆先生 来抚 齐 鲁,同有勒成一书之志,遂商榷条例,博稽羣籍,徵取全省碑刻榻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呼延碑》:“乾隆 中,大臣收復西域 乌鲁木齐,筑城郭时,掘得 汉 裴岑 《破呼延碑》,字体完善,远胜《曹全》、《夏侯》诸榻本。”

榻本(ta ben)同音词

  • 1、搨本[tà běn ]

    1.书画真迹的影摹本。 2.把碑刻﹑铜器等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象捶搨下来的纸本。

  • 2、拓本[tà běn ]

    1.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传世拓本以敦煌石室所出之唐初拓《温泉铭》及《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为最早。都有影印本。 2.指打拓文字或图形。

  • 3、拓本[tà běn ]

    指将湿纸紧覆在碑碣石刻或有铭文的青铜器等金石文物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案的印本。墨色深而有光泽的称“乌金拓”,墨色淡而匀的称“蝉翼拓”,用朱色的称“朱拓”。

榻本词语接龙

  • 1、1.谓农事。 2.根本性的教育。 3.藏族地区固有的宗教,崇奉鬼神和自然物,尚巫术。佛教传入前,在吐蕃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八世纪后势力逐渐衰微。在与佛教的长期相互斗争中,吸收佛教的部分教义,逐渐形成类似喇嘛教的一个教派。藏语称"本波"。也叫"钵教"﹑"笨教",俗称"黑教"。
  • 2、1.亦作"本届"。 2.犹本期;本次。
  • 3、①存款者或放款者拿出的钱(区别于‘利息’)。 ②经营工商业的本钱;营业的资本。
  • 4、1.据以进行传解的经书。 2.指本人所治之经。
  • 5、1.籍贯。
  • 6、1.原来所据之地。 2.依据;遵循。
  • 7、1.佛教语。佛教认为,众生心体,自性清净,原有性德,非修成而然,故称"本觉"。
  • 8、1.原来的爵位。
  • 9、1.自己方面的军队。
  • 10、1.原籍所在之郡。 2.指原籍所在之郡的郡守。
  • 11、大学或学院的基本组成部分(区别于‘预科、函授部’等)。
  • 12、①原有的:~面貌ㄧ~的颜色。 ②原先;先前:他~身体很瘦弱,现在很结实了ㄧ我~不知道,到了这里才听说有这么回事。 ③表示理所当然:~就该这样办。
  • 13、1. 棒球比赛中队员前进所指向的目标。
  • 14、1.自己的乡里。
  • 15、1.根基树立。 2.原来拥立。
  • 16、本金和利息。
  • 17、技能;能力:有~ㄧ~高强。
  • 18、1.水的干流。比喻本钱。 2.水的干流。比喻事物发展的主要方向。
  • 19、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的宇宙体系学说认为,地球是不动的中心,太阳和行星环绕地球运行。为了说明行星视运动现象,认为每个行星在一个小圆上作等速运动,这个小圆叫做"本轮"。同时又假设本轮的中心在一个大圆上绕地球作等速运动,这个大圆叫做"均轮"。清人所编的《历象考成》里均轮也译作"本天"。
  • 20、1.见"本来面目"。
  • 21、①本来的名字;原来的名字(区别于‘别号、官衔’等)。 ②给本人起的名儿:有些外国人的全名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是父名,第三部分是姓。
  • 22、1.指人生年干支。 2.见"本命年"。
  • 23、①树的下部和上部,东西和底部和顶部,比喻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详述~。 ②比喻主要的与次要的:~颠倒。
  • 24、1.和尚未出家时的妻子。又称故二。本谓故旧,二谓配偶。

榻本的相关查询

榻本的意思解释、榻本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