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ā dá  ]
  • ㄅㄚ ㄉㄚˊ
  • WT DP

八达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道路八面相通。

⒉  亦作“八闼”。八牖。

⒊  三国魏司马懿字仲达,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⒋  称三国魏诸葛诞等八位闻达之士。

⒌  称晋胡毋辅之、谢鲲等八位放达之士。

引证解释

⒈  道路八面相通。

《尔雅·释宫》:“一达谓之道路……八达谓之崇期。”
郭璞 注:“四道交出。”

⒉  亦作“八闥”。八牖。

《文选·张衡<东京赋>》:“复庙重屋,八达九房。”
李善 注:“《大戴礼》曰:‘明堂九室而有八牖。’然九室则九房也,八牖,八达也。”
晋 挚虞 《槐赋》:“开明过於八闥兮,重阴踰乎九房。”

⒊  三国 魏 司马懿 字 仲达,兄弟七人都以“达”为字,故时号为八达。见《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⒋  称 三国 魏 诸葛诞 等八位闻达之士。

《三国志·魏志·诸葛诞传》“明帝 恶之,免 诞 官” 裴松之 注引《世语》:“是时,当时俊士散骑尚侍 夏侯玄 、尚书 诸葛诞、邓颺 之徒,共相题表,以 玄 畴 四人为四聪, 诞 备 八人为八达。”

⒌  称 晋 胡毋辅之、谢鲲 等八位放达之士。 《晋书·光逸传》:“﹝ 逸 ﹞初至,属 辅之 与 谢鯤 阮放 毕卓 羊曼 桓彝 阮孚 散髮裸裎,闭室酣饮已累日。

逸 将排户入,守者不听, 逸 便於户外脱衣露头於狗竇中窥之而大叫……时人谓之八达。”

国语辞典

⒈  四面相通的道路,后用以形容交通的便利。

《文选·左思·蜀都赋》:「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

如:「四通八达」。

⒉  称八位通达之士:(1)​ 三国时诸葛诞、邓飏等八人相善,并俱威名,人称「八达」。见《三国志·卷二八·魏书·诸葛传》注引《世语》。(2)​ 晋代光逸、谢鲲、阮放、毕卓、羊曼、桓彝、阮孚、胡毋辅之八人,散发裸裎,放浪形骸,时人称「八达」。见《晋书·卷四九·光逸传》。

⒊  三国时司马懿兄弟八人皆以达为字,世称为「八达」。见《晋书·卷三七·安平献王孚传》。

德语翻译

poulpe

法语翻译

Bada (Eig, Fam)​

八达(ba da)同音词

  • 1、巴哒[bā dā ]

    1.见"巴答"。

  • 2、巴嗒[bā dā ]

    1.巴答。

  • 3、巴答[bā dá ]

    1.亦作"巴哒"。 2.象声词。形容嘴巴开合或碰击声。

  • 4、吧哒[bā dā ]

    1.见"吧嗒"。

  • 5、吧嗒[bā dā ]

    1.亦作"吧"。亦作"吧?"。亦作"吧哒"。 2.双唇开合作声。形容说话。 3.吞噬。 4.抽,吸。 5.象声词。形容东西下落的声音。

  • 6、叭哒[bā dā ]

    1.亦作"叭嗒"。亦作"叭?"。 2.象声词。

  • 7、叭嗒[bā dā ]

    1.见"叭哒"。

八达词语接龙

  • 1、1.达到规定的标准。 2.特指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 2、1.亦作"达材"。亦作"达财"。 2.使之通达﹑成才。 3.通达事理的人。
  • 3、1.见"达才"。
  • 4、1.见"达才"。
  • 5、1.古代车盖的柄。
  • 6、1.通达事理之臣。
  • 7、1.通行的称谓。
  • 8、1.[梵daksin?]佛教语。施舍。
  • 9、1.达到;得到。多指商谈后得到结果。
  • 10、1.表达诚挚之情。
  • 11、1.极大的耻辱。达,通"大"。
  • 12、1.确定无疑之言辞。
  • 13、1.语出《书.舜典》:"明四目,达四聪。"孔传:"广视听于四方,使天下无壅塞。"后以"达聪"谓广泛听取,明鉴四方。 2.使通畅;使疏通。
  • 14、1.鞑靼。 2.方言。父亲。
  • 15、1.鞑靼。达,通"鞑"。
  • 16、1.鞑靼。
  • 17、1.直到第二天早晨。
  • 18、1.到达。 2.达成;得到。多指抽象事物或程度。
  • 19、1.公认的准则。 2.明白﹑彻悟道理。 3.实现理想或主张。 4.犹得道。 5.博通各种学问。 6.犹沟通。
  • 20、1.通行不变的道德。 2.大德;极高的道德。 3.荐举有德者。 4.谓不断提高道德修养。
  • 21、1.共同遵行的典则。
  • 22、1.犹大度。阔大的胸怀。
  • 23、1.明白应尽的职分。
  • 24、1.见识高超的人。

八达的相关查询

八达的意思解释、八达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