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én cǎo  ]
  • ㄈㄣˊ ㄘㄠˇ
  • SSO AJJ

焚草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焚烧茅草。

⒉  烧掉奏稿,以示谨密。

⒊  据《隋书·宇文化及传》载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时,司马德戡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隋炀帝闻声问是何事,裴虔通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炀帝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

引证解释

⒈  焚烧茅草。

唐 李华 《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焚草为香,採花为供。”

⒉  烧掉奏稿,以示谨密。

《宋书·谢弘微传》:“﹝ 弘微 ﹞每有献替及论时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

⒊  炀帝 信以为真,未加提防,遂被杀。史称此次兵变为“焚草之变”。

据《隋书·宇文化及传》载 宇文化及 等发动兵变时, 司马德戡 曾集兵城内举火与城外相应, 隋炀帝 闻声问是何事, 裴虔通 伪称:“草坊被焚,外人救火,故喧嚣耳。”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宇文化及 将谋乱,因请放官奴分直上下,詔许之,‘是有焚草之变’。”

国语辞典

⒈  章奏缮就,焚去草稿。古名臣以示谨密。

《南史·卷二〇·谢弘微传》:「每献替及陈事,必手书,焚草,人莫之知。」

⒉  烧草。

唐·李华〈衢州龙兴寺故律师体公碑〉:「焚草为香,采花为供,年十有五,琼章鹤姿。」

焚草(fen cao)同音词

  • 1、分曹[fēn cáo ]

    1.分对。犹两两。 2.分班;分批。 3.犹今之分部门,分科。 4.犹分司。

焚草词语接龙

  • 1、1.平坦的草地。今多指园林中用人工铺植草皮或播种草子培养形成的整片绿色地面。
  • 2、1.见"草蹙"。
  • 3、也称“缩写草签”或“临时签署”。由谈判代表在条约的草案上签字。表示谈判双方对草案中的条款已取得了一致意见,但草签的条约并不等于双方政府已经同意,条约只有在正式签字后才能生效。
  • 4、1.掠夺;盗窃。 2.草寇。 3.犹窃据。
  • 5、1.谓在草野间歇宿。
  • 6、1.一种草盖的圆形谷仓。
  • 7、1.仓促纷乱。
  • 8、1.古官名。 2.扎成人形的草把。
  • 9、1.草席;草垫子。 2.指产褥。(坐)月子。
  • 10、1.草垫子。
  • 11、1.用蒲草等编制的拖鞋。
  • 12、1.草垫。 2.用草覆盖的屋顶。
  • 13、1.谓宿止于草野间。 2.茅屋。
  • 14、1.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如汉代张芝﹑唐代张旭等。
  • 15、1.乡村集市。相对城市而言。
  • 16、1.草庐;草房。
  • 17、字体名。为书写简便快速而产生的书体。分章草和今草两大类。章草是隶书的草写,字形扁平有波笔,字字分离,相传因西汉史游作《急就章》而得名。今草由正楷的草化与章草的省改发展而来,上下笔势常相连,偏旁常互借,相传始于东汉张芝。唐代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更放纵,成为狂草。
  • 18、1.拟写奏章。
  • 19、1.粗蔬。
  • 20、1.简易的床铺。 2.留人住宿的客套话。
  • 21、1.旧时在乡间为演戏而临时搭建的戏台。
  • 22、1.主要由古代的水草和藻类形成的泥炭。也叫草煤。
  • 23、1.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 24、1.草书。 2.指拼音文字的手写体。

焚草的相关查询

焚草的意思解释、焚草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