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ú zhū  ]
  • ㄨˊ ㄓㄨ
  • FQ YFT

无诸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汉时闽越王之名。建国于秦·闽中郡,约在今福建省。

引证解释

⒈  汉 时 闽越王 之名。建国于 秦 闽中郡,约在今 福建省。

《史记·东越列传》:“闽越王 无诸 及 越东海王摇 者,其先皆 越王 句践 之后也。”
唐 黄滔 《祭崔补阙道融》:“饮风 永嘉,倾盖 无诸。”
宋 姜夔 《铙歌吹曲·讴歌归》:“謳歌归兮四海一,强国溃兮弱国入,彼 无诸 兮计将安出?”
清 周亮工 《今夏在铁岭赋诗寄怀汀南诸同人》之一:“驱车已徧 无诸 国,问俗谁过有道庐?”

无诸(wu zhu)同音词

  • 1、污潴[wū zhū ]

    1.见"污潴"。

  • 2、无主[wú zhǔ ]

    1.指国无君;军无将。 2.指无主祭人。 3.指宗庙无木主。 4.没有主人。 5.谓不由己,无主张。 6.指女尚无夫家。

  • 3、无住[wú zhù ]

    1.佛教语。实相之异名。谓法无自性,无所住着,随缘而起。佛教称"无住"为万有之本。

  • 4、物主[wù zhǔ ]

    1.对物品拥有所有权的人。

  • 5、五铢[wǔ zhū ]

    1.即五铢钱。 2.见"五铢衣"。

  • 6、五朱[wǔ zhū ]

    1.古钱币名。榆荚钱的一种。

  • 7、五株[wǔ zhū ]

    1.指秦始皇所封泰山五大夫松。五大夫为秦官名,第九爵,后人误以为封五株松树,遂有此称。

  • 8、骛逐[wù zhú ]

    1.追逐。

  • 9、乌珠[wū zhū ]

    1.箭靶的黑心。 2.黑眼珠。 3.西夏君主称号,意为首领。

  • 10、乌蠋[wū zhú ]

    1.见"螐蠋"。

无诸词语接龙

  • 1、1.众公卿。 2.诸多年老长者。 3.泛称各位人士。
  • 2、1.传说中的山名。
  • 3、1.父之众姊妹。
  • 4、1.众孤儿。
  • 5、1.春秋时曹刿和刺客专诸的并称。
  • 6、①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必须服从王命,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世代掌握统治权。 ②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苟全生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7、1.古代对我国北方和西方各少数民族的统称。
  • 8、1.犹诸夏。指中原诸国。后指中原。
  • 9、怀1.传说中的兽名。
  • 10、1.指同是姬姓的女子。 2.众姬姓之国。 3.众女伎。
  • 11、1.天神名。 2.复姓。春秋时有诸稽郢。见《国语.吴语》。
  • 12、1.指各种增加的祭品。
  • 13、1.各个人家。 2.各个学派﹐亦指研究某一方面学问的各个专家。 3.别的人家。
  • 14、1.鸽的一种。
  • 15、1.传说中的兽名。
  • 16、1.诸贼盗。
  • 17、1.古代天子对异姓诸侯﹑诸侯对异姓大夫﹐皆尊称为"舅"﹐多数就称为"诸舅"。 2.母亲的弟兄们。
  • 18、1.指年老者。《管子.海王》﹕"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尹知章注﹕"诸君﹐谓老男老女也。"一说"诸"通"都"﹐都君﹐指在都邑享受免除赋税权利的人。郭沫若等集校﹕"张佩纶曰﹕诸君﹐诸﹑都通。《禹贡》'被孟诸'﹐《史记》作'孟都'﹐是其证……此'诸君'即'都君子有复除者'﹐其人不在正籍。以盐策加价则有复除者亦无不食盐。《注》以为老男老女﹐非是。" 2.敬辞。犹诸位。 3.各个国君。
  • 19、1.唐代对科举考试常科中所有科目的总称。 2.北宋时对科举考试常科中除进士科以外的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其他科目的总称。南宋尽废诸科﹐科举常选仅进士一科。
  • 20、1.指郎官。 2.年轻子弟。
  • 21、1.同僚。 2.古代少数民族名。分布于岭南一带和海中岛屿上。
  • 22、1.佛教语。各种烦恼。漏﹐指贪欲﹑瞋恨﹑愚痴带来的烦恼。
  • 23、1.指汉代吕后的亲信吕产﹑吕禄等。
  • 24、1.古代官名。太子的侍卫。

无诸的相关查询

无诸的意思解释、无诸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