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ī qú  ]
  • ㄒ一 ㄑㄨˊ
  • NIT IANS

犀渠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⒉  用犀皮制成的盾牌。语本《国语·吴语》:“建肥胡,奉文犀之渠。”韦昭注:“肥胡,幡也。文犀之渠,谓楯也。文犀,犀之有文理者。”

⒊  犀甲。

⒋  借指战士或戎事。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山海经·中山经》:“﹝ 釐山 ﹞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袁珂 校注引 郝懿行 曰:“犀渠,盖犀牛之属也。”

⒉  用犀皮制成的盾牌。

语本《国语·吴语》:“建肥胡,奉文犀之渠。”
韦昭 注:“肥胡,幡也。文犀之渠,谓楯也。文犀,犀之有文理者。”
《文选·左思<吴都赋>》:“家有鹤膝,户有犀渠,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刘逵 注:“犀渠,楯也。”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霜戈雪戟,无非武库之兵;龙甲犀渠,皆是 云臺 之仗。”

⒊  犀甲。

《文选·鲍照<拟古>诗之三》:“解佩袭犀渠,卷袠奉卢弓。”
李周翰 注:“佩,文服也;犀渠,甲也。”
唐 皎然 《相和歌辞·从军行》:“誓师张虎落,选将擐犀渠。”

⒋  借指战士或戎事。

宋 杨万里 《晚立普明寺门时已过立春去除夕三日尔将归有叹》诗:“边头犀渠未晏眠,天不雨粟地流钱。”
明 皇甫汸 《从军行寄赠杨用修》:“被命事犀渠,差胜下蚕室。”

国语辞典

⒈  以犀牛皮制成的甲胄。

《文选·鲍照·拟古诗三首之三》:「解佩袭犀渠,卷袠奉卢弓。」

⒉  以犀皮所制的盾牌。

《文选·左思·吴都赋》:「家有鹤膝,户有犀渠,军容蓄用,器械兼储。」

⒊  神话传说中的野兽。

《山海经·中山经》:「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鬼。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犀渠(xi qu)同音词

  • 1、隙趋[xì qū ]

    1.亦作"?趋"。 2.比喻投机﹑钻营。

  • 2、戏曲[xì qǔ ]

    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以及人物扮演等因素的综合艺术。以唱做念打为表现手段。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脚色行当扮演,各脚色行当各有不同的表演程式。音乐体式有联曲体和板腔体,或兼用两者。渊源于秦汉的百戏。宋元南戏和元杂剧是最早的成熟的戏曲形式。明代有昆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四大声腔,清代各地方戏曲剧种广泛产生。据1985年统计,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共三百三十五种。

  • 3、嵠岖[xī qū ]

    1.崎岖,诡秘。

  • 4、悕憈[xī qū ]

    1.叹息貌,抽咽貌。

  • 5、螇蛆[xī qū ]

    1.猿猴类猛兽。

  • 6、袭取[xí qǔ ]

    1.犹袭夺。 2.沿袭取用。

  • 7、西曲[xī qǔ ]

    1.乐府《清商曲》的一部。详"西曲歌"。 2.山西﹑陕西的地方小曲。

  • 8、吸取[xī qǔ ]

    ①把液体或气体等吸进来:吸取清泉|以竹筒吸取池水|吸取新鲜空气。 ②吸收采取: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好书中吸取知识。

  • 9、细趣[xì qù ]

    1.深微的旨趣。

犀渠词语接龙

  • 1、1.他们。
  • 2、1.亦作"渠谵"。 2.古时用来御矢的甲名。
  • 3、1.渠魁,首领。 2.官名。指掌管河渠的官。
  • 4、1.古代攻城的大车。
  • 5、1.铁蒺藜。守城御敌的战具。
  • 6、1.在河﹑湖或水库等周围开挖的水道,用来排灌。 2.喻门路﹑途径。
  • 7、1.复姓。汉有渠复絫。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 8、1.跰脚。即罗圏腿。
  • 9、1.骏马名。周穆王八骏之一。
  • 10、1.大头目;首领。
  • 11、1.汉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境。
  • 12、1.亦作"渠黎"。 2.汉西域诸国之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东南﹑尉犁县西北。
  • 13、1.见"渠犂"。
  • 14、1.守城的设施。 2.桥梁。
  • 15、1.渠帅。
  • 16、1.玉饰上的雕纹,凹陷者谓渠,隆起者谓眉。
  • 17、1.旗名。一说两旗交接以为军门。 2.古城门名。
  • 18、1.他们。
  • 19、1.见"渠弭"。
  • 20、1.亦作"渠弥"。 2.小海。
  • 21、1.即渠疏。
  • 22、1.方言。他,她。
  • 23、1.沟渠。
  • 24、1.渠魁,首领。

犀渠的相关查询

犀渠的意思解释、犀渠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