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iàn sè  ]
  • ㄅ一ㄢˋ ㄙㄜˋ
  • YOC QC
  • 动词

变色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改变颜色。

由于排污,河水变色了。

change color;

⒉  脸色改变。

勃然变色,动起武来。

change one's countenance;

引证解释

⒈  改变脸色。是人的各种内心活动(敬畏、恐惧、悲伤、愤怒等)的反映。

《论语·乡党》:“有盛饌,必变色而作。”
宋 苏轼 《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诗:“俄惊万窍号,黑雾卷蓬蓼;舟人纷变色,坐羡轻鸥矫。”
罗广斌 《在烈火中得到永生》:“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⒉  改变颜色。

宋 王安石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澹然山谷中,变色未尝輒。”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远峯变色暗夕阳,盗贼持兵走荒墓。”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自是之根不拔,则机伏於微,而势成於不可返,黑白可以变色,东西可以易位。”

⒊  比喻时局发生变化或政权改变性质。

徐迟 《牡丹》五:“山河变色,抗 日 战争开始了。”

国语辞典

⒈  因恐惧或愤怒而面色失常。也作「变颜」。

《左传·僖公三年》:「公惧,变色。禁之,不可。公怒,归之。未绝之也,蔡人嫁之。」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主人见众人有些变色,取了珠子,急急走到里边,抬出一个缎箱来。」

变容

⒉  物的颜色改变。

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变色(bian se)同音词

  • 1、辨色[biàn sè ]

    1.犹黎明。谓天色将明﹐能辨清东西的时候。 2.察看脸色。

  • 2、边色[biān sè ]

    1.边地的风物景色。

变色词语接龙

  • 1、1.神情颓丧。
  • 2、1.《孟子.告子下》:"夫苟不好善,则人将曰,'訑訑,予既已知之矣。'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谓心里不接受并表现在词色上。后以"色拒"指公然拒绝。
  • 3、1. 能辨认和分析色谱的正常视觉。
  • 4、1.佛教语。"色"与"空"的并称。谓物质的形相及其虚幻的本性。 2.佛教语。"色即是空"的略语。谓一切事物皆由因缘所生,虚幻不实。
  • 5、1. 凉拌生菜,莴苣、甘蓝、芹菜、洋葱等蔬菜与色拉酱或蛋黄酱搅拌而吃的生菜食品,有时也加些火腿、罐头鱼肉、水果、马铃薯等。也叫“沙拉”。
  • 6、指贪色并凶恶地对女性进行性侵犯的坏人。
  • 7、1.种类;类别。
  • 8、1.皮肤的纹理。 2.指物体的颜色与纹理。
  • 9、1.犹气力;精力。
  • 10、指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辨别颜色的色觉障碍。可分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后天性色盲系由视网膜、视神经、下部枕叶皮质等病变引起,伴有视力障碍。先天性色盲有全色盲和部分色盲之分。全色盲极少,患者显著畏光,并常有屈光不正,眼球震颤及中心暗点。多为隐性遗传。以红绿色盲最多见。
  • 11、1.俗称贪色之人。
  • 12、指贪色并以暴力手段对女性进行性侵犯的坏人。
  • 13、1.种类名目。 2.人品;身份。 3.即榜花。科举时代廷试及第中姓氏稀僻者。 4.作色而视。 5.角色行当。 6.元代称钦察﹑回回﹑唐兀﹑斡罗思等外族诸姓为色目,地位次于蒙古,优于汉人。
  • 14、1.脸红;羞愧。
  • 15、1.面露胆怯之色。
  • 16、1. 不同颜色的光通过棱镜折射后所形成的一系列谱线。
  • 17、1.色泽。
  • 18、1.容貌丑陋。
  • 19、表现出来的情欲;禁止淫秽色情作品。
  • 20、太阳大气层的中间层。由氢、氦、钙等原子和离子组成。日全食时用肉眼能观测到这一玫瑰色气层。在光球之上,约延伸到2000千米高度。温度从底部的几千度上升到顶部的几万度。耀斑、谱斑、日珥、冲浪等常在这一层出现,还时常喷出针状物。
  • 21、1.变色貌。
  • 22、1.记号。
  • 23、1.神态容貌。
  • 24、指对颜色辨别能力降低的先天性色觉障碍,即程度较轻的色盲。多为隐性遗传。

变色的相关查询

变色的意思解释、变色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