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ì xuè  ]
  • ㄗˋ ㄒㄩㄝˋ
  • HHX TLD

眦血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眼眶瞪裂而出的血。犹血泪。

引证解释

⒈  眼眶瞪裂而出的血。犹血泪。

《文选·卢谌<览古>诗》:“眥血下霑襟,怒髮上衝冠。”
李周翰 注:“相如 怒而目眥血下,髮上衝冠。”
宋 王安石 《忆昨诗示诸外弟》:“精神流离肝肺絶,眥血被面无时晞。”

眦血(zi xue)同音词

  • 1、资学[zī xué ]

    1.求学。 2.资性才学。

  • 2、资血[zī xuè ]

    1.资财生命。

  • 3、自学[zì xué ]

    1.不是在校从师受业﹐主要靠自己独立学习。

  • 4、滋穴[zī xué ]

    1.谓喷涌泉水的洞穴。

  • 5、字学[zì xué ]

    1.小学,文字学。 2.关于书法的学问。

  • 6、子学[zǐ xué ]

    1.即诸子学。一般与经学﹑史学并提。

  • 7、紫雪[zǐ xuě ]

    1.冬季护肤用品。唐代常于腊日赐群臣。 2.即紫雪丹。参见"紫雪丹"。

眦血词语接龙

  • 1、1.犹血汗。
  • 2、1.犹红脸。指不讲情面的脸色。
  • 3、1.血和脂膏。
  • 4、1.一种用牲血制成的涂料。
  • 5、1. 因血结气滞,经络不通,复受外邪所搏而致.瘤体皮色紫红,软硬间杂,隐约若有红丝缠绕,偶有擦破则血流不止,常发于唇、颈、四肢。相当于血管瘤。
  • 6、1.指战斗中拼命冲杀出来的道路。 2.比喻艰难的历程。
  • 7、1.丝缕状的血。
  • 8、1.血球的旧称。亦泛指血液。
  • 9、1.杀马取血﹐以为祭祀之用。语本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禹乃东巡﹐登衡岳﹐血白马以祭。"
  • 10、①人体内血液运行的脉络:血脉流通。 ②血统:血脉相通。
  • 11、1.指牲畜的血和毛。古代祭祀时用以荐鬼神。
  • 12、1.歃血为盟。
  • 13、1.血肉凝成的糊状物。
  • 14、尿尿液中含有较多红细胞的症状。多见于泌尿生殖系统结核、结石、感染、炎症、肿瘤、外伤等,也可见于某些全身性疾病。
  • 15、1.谓愤怒已极。人盛怒则热血上涌﹐故云。
  • 16、1.即血胞。 2.皮肤上充血的泡。 3.血的泡沫。
  • 17、1.古代祭祀时盛血的盆子。 2.形容猛兽等张开的嘴。 3.《血盆经》的省称。
  • 18、1.指红旗。
  • 19、①指元气,精力:耆老之人,发齿堕落,血气衰微|忧虑过度,伤了血气。 ②血性,骨气:有血气的青年|壮士凡有血气者,莫不抚膺浩叹,指发狂呼。
  • 20、1.犹泣血。
  • 21、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其中,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确有血缘关系的称为自然血亲;实际上没有血缘关系、经法律确认为与自然血亲有相同地位的亲属称为准血亲或法律拟制血亲,如继父母与继子女、养父母与养子女。生育自己和自己生育的上下各代称为直系血亲,如父母与子女、祖父母与孙子女等;血缘上与自己同出一源的称为旁系血亲,如兄弟姐妹等。
  • 22、血浆中去除纤维蛋白原后的胶状液体。主要是白蛋白和球蛋白。有免疫、维持酸碱平衡等作用。常用作血清学试验,以帮助诊断疾病。
  • 23、1.即血细胞。旧称血轮。能随血液的流动遍及全身。分红细胞和白细胞两种。由红骨髓﹑脾脏等制造。
  • 24、1.谓受享祭品。古代杀牲取血以祭﹐故称。 2.指用于祭祀的食品。 3.谓吃鱼肉之类荤腥食物。

眦血的相关查询

眦血的意思解释、眦血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