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óu mín  ]
  • 一ㄡˊ ㄇ一ㄣˊ
  • IYTB N
  • 名词

游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流离失所的人。

vagrant; vagabond;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指无田可耕,流离失所的人。

《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
《新唐书·康承训传》:“出金帛募兵,游民多从之。”
《清史稿·食货志一》:“编审五年一举,虽意在清户口,不如保甲更为详密,既可稽察游民,且不必另查户口。”

⒉  今指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本镇的现状何等危险!若是游民无赖乘机骚动,谁能去对付呢?”
指无固定职业的人。 《大戴礼记·千乘》:“太古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各安其居,乐其宫室,服事信上,上下交信,地移民在。”
王聘珍 解诂:“游民,不习士农工商之业者。”
宋 苏辙 《民政策下第一道》:“故臣欲收游民之庸调,使天下无侥倖苟免之人,而且以舒农夫之困。”
明 卢象昇 《屯政疏》:“务使所属无游民旷土,而芻粮赖以充盈。”
清 曹溶 《悯荒》诗之二:“游民轻去乡,担釜卧沟侧。”

国语辞典

⒈  古指无土可耕,无田可作的人。

《礼记·王制》:「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

⒉  泛指游荡不务正业的人。

如:「无业游民」。

游民(you min)同音词

  • 1、优闵[yōu mǐn ]

    1.体恤怜悯。

  • 2、优敏[yōu mǐn ]

    1.博洽通达。

  • 3、忧民[yōu mín ]

    1.谓关心人民疾苦。

  • 4、忧闵[yōu mǐn ]

    1.亦作"忧悯"。 2.忧虑哀怜。

  • 5、忧悯[yōu mǐn ]

    1.见"忧闵"。

  • 6、莠民[yǒu mín ]

    1.坏人。

  • 7、牖民[yǒu mín ]

    1.诱导人民。

  • 8、幽珉[yōu mín ]

    1.指墓碑。

  • 9、有缗[yǒu mín ]

    1.古国名。有﹐词头。为桀所灭。故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北﹐旧名缗城阜。

  • 10、友民[yǒu mín ]

    1.友善顺从之民。

游民词语接龙

  • 1、1.民间祭祀土神。 2.指人民和社稷。 3.引申指民间。 4.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5.古代民间自行结集的团体。 6.民国初年拥护黎元洪的政治组织。
  • 2、①人民大众的生活:民生在勤|国计民生。 ②民众:民生以德义为本。
  • 3、1.民众的声音。指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 4、1.古代管理民事之官。 2.民众的师表。 3.民办学校教师的简称。
  • 5、1.犹农时。
  • 6、1.人民的食粮。
  • 7、1.民众的历史。
  • 8、1.犹国政。 2.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 3.指力役之事。 4.指农事。 5.泛指民间生活情事。 6.有关民法的。
  • 9、1.民家;民家房屋。
  • 10、1.人民缴纳赋税。
  • 11、1.庶民﹐百姓。
  • 12、1.指人口数字。
  • 13、1.犹民意。
  • 14、1.民众的诉讼事宜。
  • 15、民情风俗:陈民俗之急|民俗渐变。
  • 16、1.犹民间。
  • 17、1.指粮食。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 18、1.旧时民家私有的田地。与官田对称。
  • 19、1.民众的听闻。 2.引申指民众的舆论。 3.民众听从。
  • 20、1. 民事法庭的简称。
  • 21、1.民夫。
  • 22、1.民间组织的自卫武装。后多指旧社会地主豪绅组织的反动地方武装。
  • 23、1.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
  • 24、1.民众之王。 2.清代亲王受贬黜被销除属籍后的一种称号。

游民的相关查询

游民的意思解释、游民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