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  ]
  • ㄅㄚˊ ㄓㄠˋ ㄓˋ 一ˋ ㄏㄢˋ ㄓˋ
  • RDC FHR MHKW JQR IC MHKW
  • 成语

拔赵帜易汉帜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率汉军击赵,将至井陉口,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赵。赵军出击,汉军佯败而走,赵军果空营追击。“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信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引证解释

⒈  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 韩信 率 汉 军击 赵,将至 井陉口,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 赵 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 赵。赵 军出击, 汉 军佯败而走, 赵 军果空营追击。“信 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 赵 空壁逐利,则驰入 赵 壁,皆拔 赵 旗,立 汉 赤帜二千。” 赵 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 汉 军赤帜,大惊,“以为 汉 皆已得 赵王 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 信 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人妖》:“妻与生用拔 赵 帜易 汉 帜计,笑而行之。”
亦作“拔赵帜立赤帜”、“拔赵易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惜伪古文罅漏太多,弥缝匪易,虽盛气强词,仍不能拔 赵 帜而立赤帜也。”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的人,埋头苦干,意欲将新军中除 满 人与官长外,全体运动成熟,一举而拔 赵 易 汉。”
亦省作“拔帜”。 南朝 陈 张正见 《赋得韩信诗》:“淮阴 总 汉 兵, 燕 齐 擅远声。沉沙拥急水,拔帜上危城。”
唐 魏徵 《唐故邢国公李密墓志铭》:“至於三令五申之法,七纵七擒之功,出天入地之奇,拔帜拥沙之策,莫不动如神化,应变无穷。”
明 何景明 《淮阴侯》诗:“大将登臺贵,三军拔帜豪。”
清 赵翼 《前接雨村观察续寄诗话有书报谢兹又接来书并诗四章再次寄答》之四:“擣虚拔帜晨趋壁,救败量沙夜唱筹。”

成语解释

拔赵帜易汉帜

拔赵帜易汉帜词语接龙

  • 1、1.羽饰之旌旗。
  • 2、茝若1.汉宫殿名。在未央宫内。 2.白芷和杜若,皆香草名。
  • 3、茝药1.即白芷。
  • 4、捗攎1.收乱草。
  • 5、捗摅1.收敛。
  • 6、絺葛1.葛布。
  • 7、絺褐1.麻布短衣。
  • 8、絺绘1.见"絺句绘章"。
  • 9、絺巾1.细葛布巾。
  • 10、絺纩1.葛布与丝绵。指夏衣与冬衣。
  • 11、絺冕1.古代贵族用的有绣饰的礼帽。
  • 12、絺裘1.指夏衣与冬衣。
  • 13、絺素1.细白葛布。
  • 14、絺索1.纷乱貌。
  • 15、絺绤1.亦作"絺?"。 2.葛布的统称。葛之细者曰絺,粗者曰绤。引申为葛服。
  • 16、絺绣1.古代贵族礼服上的刺绣。引申为辞采,文采。
  • 17、絺衣1.细葛布衣。
  • 18、絺纻1.麻织物;细葛布。
  • 19、臷国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国名。
  • 20、樲棘1.果木名。即酸枣。《孟子·告子上》:"今有场师,舍其梧槚,养其樲棘,则为贱场师焉。"赵岐注:"樲棘,小棘,所谓酸枣也。"一说"樲"是酸枣,"棘"为荆棘。见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樲棘》。
  • 21、楖人1.制作木器的工匠。《周礼.考工记》有《楖人》。
  • 22、楖枥1.见"楖栗"。
  • 23、楖栗1.亦作"楖枥"。 2.木名。可为杖。后借为手杖﹑禅杖的代称。
  • 24、呮查1.象声词。

拔赵帜易汉帜的相关查询

拔赵帜易汉帜的意思解释、拔赵帜易汉帜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