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àn ɡē  ]
  • 一ㄢˋ ㄍㄜ
  • PJV SKS

宴歌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宴饮歌唱。

引证解释

⒈  宴饮歌唱。 《北齐书·宋游道传》:“时将还 鄴,会霖雨,行旅拥於 河桥。

游道 於幕下朝夕宴歌。”
唐 许尧佐 《柳氏传》:“李生 居之别第,与 翊 为宴歌之地。”
宴饮歌唱。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九区克咸,讌歌以咏。”
讌,一本作“謳”。 清 张岱 《陶庵梦忆·秦淮河房》:“舟中鏾鈸星鐃,讌歌絃管,腾腾如沸。”

国语辞典

⒈  宴饮歌唱。

《北齐书·卷四七·酷吏传·宋游道传》:「时将还邺,会霖雨,行旅拥于河桥,游道于幕下朝夕宴歌。」
唐·许尧佐《柳氏传》:「李生居之别第,与翊为宴歌之地。」

宴歌(yan ge)同音词

  • 1、阉割[yān ɡē ]

    1.割掉睾丸或卵巢。 2.比喻抽掉文章或理论的某方面的内容,使其改变实质或失去作用。

  • 2、妍歌[yán ɡē ]

    1.靡丽之音。

  • 3、严阁[yán ɡé ]

    1.见"严合"。

  • 4、严格[yán ɡé ]

    严肃而认真,用于执行制度或掌握标准时:严格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 5、砚格[yàn ɡé ]

    1.用以放置砚台的木格。

  • 6、延搁[yán ɡē ]

    1.拖延耽搁。

  • 7、延阁[yán ɡé ]

    1.古代帝王藏书之所。 2.绵延的阁道。 3.延搁。拖延耽搁。

  • 8、延格[yán ɡé ]

    1.拖延耽搁。

  • 9、鶠阁[yǎn ɡé ]

    1.凤阁。中书省的别称。

  • 10、淹阁[yān ɡé ]

    1.耽搁。

宴歌词语接龙

  • 1、1.聚集歌唱的地方。
  • 2、演唱歌曲的营业性娱乐场所。
  • 3、1.亦作"歌僮"。 2.以歌唱为生的儿童。
  • 4、1.见"歌童"。
  • 5、1.指笛﹑箫一类的管乐器。
  • 6、1.相传隋炀帝凿汴河时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即指全曲之首章。又﹐截大曲多遍之开头部分﹐倚声填词﹐亦谓"歌头"。 2.词牌名。五代李存勖有《歌头》词﹐见《尊前集》。亦为"水调歌头"的简称。 3.指领唱者。
  • 7、壮族的娱乐习俗。多在农闲或春节、中秋等节日于山林坡地举行。届时,男女老少盛装赴会,少者数百人,多者上万人。通常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还举行抛绣球、碰彩蛋、放花炮等文娱活动。
  • 8、1.歌曲的风味。
  • 9、唱歌和舞蹈的合称:~团ㄧ表演~。
  • 10、1.同"歌舞"。
  • 11、1.歌唱嬉戏。
  • 12、歌唱演奏:欲造乐府歌弦之。
  • 13、1.犹歌声。
  • 14、1.歌唱笑乐。
  • 15、放声歌唱:临流歌啸。
  • 16、有名的歌唱演员。
  • 17、古代诗体的一种。大多模拟乐府诗的风格,形式自由,语言通俗,多叙事之作。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
  • 18、1.广西壮族农村中一种传统的群众性歌唱活动。又称歌圩。这种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一般有数百人至上千人参加。届时男女青年从四处汇集﹐进行对唱﹐歌词多是临时编的﹐主要内容是表述爱情﹑庆贺丰收﹑祝福平安﹑增进友谊等。
  • 19、1.有歌者唱歌劝酒的宴席。
  • 20、指随口唱出,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等。
  • 21、1.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的统称。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现则统称为歌谣。 2.歌唱。 3.歌颂。
  • 22、歌唱;吟咏。
  • 23、1.佛教语。谓赞唱经咒﹑偈颂。其法源自古印度。
  • 24、1.即拍板。乐器。歌唱时用以打拍子﹐故名。

宴歌的相关查询

宴歌的意思解释、宴歌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