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ú jīnɡ  ]
  • ㄈㄨˊ ㄐ一ㄥ
  • SEB YIU

桴京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高丽人对家中小仓库之称。

引证解释

⒈  古代 高丽 人对家中小仓库之称。

《三国志·魏志·高句丽传》:“国中邑落……无大仓库,家家自有小仓,名之为桴京。”

桴京(fu jing)同音词

  • 1、俯镜[fǔ jìnɡ ]

    1.俯身下视以照影。

  • 2、符经[fú jīnɡ ]

    1.仙家的经典。

  • 3、府经[fǔ jīnɡ ]

    1.见"府经历"。

  • 4、凫旌[fú jīnɡ ]

    1.饰有凫羽的旗。

  • 5、凫胫[fú jìnɡ ]

    1.野鸭的小腿。

  • 6、拂经[fú jīnɡ ]

    1.违反常理。

  • 7、服竟[fú jìnɡ ]

    1.犹服除。

  • 8、副净[fù jìnɡ ]

    架子花的旧称。

  • 9、副浄[fù jìnɡ ]

    1.宋杂剧﹑金院本的主要脚色。由参军戏中的参军演变而来。任务是在剧中做滑稽表演。 2.元杂剧和清传奇中居次要地位的净脚。 3.俗称"二面"﹑"二花脸"﹑"架子花脸"。传统戏曲脚色行当。大都表演净脚中性格粗豪爽直的人。

  • 10、副靖[fù jìnɡ ]

    1.副净。

桴京词语接龙

  • 1、①古代对邸报的一种称谓。 ②1918年10月由邵飘萍在北京创办。因支持群众爱国运动,两次被查封,邵也被军阀政府以“宣传赤化”罪杀害。1928年6月在邵妻汤修慧主持下恢复出版,1937年7月终刊。该报副刊《莽原》(鲁迅主编)等很有影响。
  • 2、1.指京刻本图书,区别于蜀本﹑杭本﹑闽本等。
  • 3、1. 北方风味的菜肴。
  • 4、1.大粮仓。 2.清朝在北京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朝阳门内,海运﹑北新二仓在东直门内,太平﹑万安二仓在朝阳门外,本裕﹑丰益二仓在德胜门外,储济﹑裕丰二仓在东便门外。见《清会典.仓廒》。
  • 5、1.清代称朝廷各部衙门司官以下的属官。
  • 6、1.明清定期考核京官的制度。明代每六年举行一次。清代吏部设考功清吏司,改为三年考核一次,在京的称"京察",在外地的称"大计"。
  • 7、1.朝廷,中央政府。
  • 8、1.见"京洛尘"。
  • 9、指国都。
  • 10、1.谓京仓的储备粮食。
  • 11、1.京都的邸舍。
  • 12、1.《诗.小雅.甫田》:"曾孙之庾,如坻如京。"谓谷米堆积如山。后因以"京坻"形容丰收。
  • 13、1.京都周围附近地区。
  • 14、京城。
  • 15、1.京城的里巷。
  • 16、1.犹京钱。
  • 17、1.京都地区。
  • 18、1.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 19、1.古代以十兆为京,十京为垓。极言众多。
  • 20、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工农民主政府设在瑞金,当地人民把瑞金改为瑞京,把这里的山歌叫做京歌。
  • 21、1.犹京辇。
  • 22、1.京都。
  • 23、1.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 24、旧时称在京城供职的官员。

桴京的相关查询

桴京的意思解释、桴京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