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ǐnɡ ɡé  ]
  • ㄉ一ㄥˇ ㄍㄜˊ
  • HND GKMH

鼎鬲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鼎与鬲。泛指煮器。

引证解释

⒈  鼎与鬲。泛指煮器。

唐 陆龟蒙 《食鱼》诗:“江 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
宋 司马光 《旬虑十七韵呈同舍》诗:“蜚鸟开樊笼,跳鱼出鼎鬲。”
元 吾丘衍 《周秦刻石释音·郑樵石鼓音序》:“呜呼,鼎鬲远矣。世变风移,石鼓者,其立碑之渐与。”

鼎鬲(ding ge)同音词

  • 1、鼎革[dǐnɡ ɡé ]

    〈书〉除旧布新,指改朝换代。参看〖革故鼎新〗。

  • 2、顶格[dǐnɡ ɡé ]

    (~儿)书写或排版时,把字写在或排在横行最左边的一格或直行最上边的一格:这行要~书写。

  • 3、顶隔[dǐnɡ ɡé ]

    1.即顶格。天花板。

  • 4、顶槅[dǐnɡ ɡé ]

    1.即顶格。

  • 5、顶个[dǐnɡ ɡè ]

    1.方言。谓能抵一个全劳力。

  • 6、定格[dìnɡ ɡé ]

    ①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叫做定格。 ②固定不变的格式;一定的规格:写小说并无~。

鼎鬲词语接龙

  • 1、1.阻塞;隔断。鬲,通"隔"。
  • 2、1.山名。相传为夏桀的死地。
  • 3、1.古国名。即鬲国。
  • 4、1.因消化器官阻塞而下咽困难。鬲,通"隔"。
  • 5、1.膈腰。鬲,通"膈";要,腰本字。指心胸。
  • 6、1.格子。鬲,通"隔"。
  • 7、1.隔绝不通。鬲,通"隔"。
  • 8、1.阻隔;蔽障。鬲,通"隔"。
  • 9、1.谓水灾﹑旱灾频至。泛指自然灾害多。鬲,通"隔"。
  • 10、1.膈和肝。喻至交。鬲,通"膈"。
  • 11、1.古水名。即《书.禹贡》所谓古黄河下游"九河"之一。故道在西汉鬲县(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北)附近﹐东流入海。一说在今山东省德州市附近,东流经商河及河北盐山﹑山东无棣诸县境入海。参阅《尔雅.释水》﹑《汉书.沟洫志》﹑清胡渭《禹贡锥指》卷十三中之下。
  • 12、1.隔断。鬲,通"隔"。
  • 13、1.秦时北方小国名。在匈奴北,汉初为匈奴所灭。
  • 14、1.上小下大貌。如,助词。
  • 15、指声1.即隔指声。鬲,通"隔"。词曲上指两个字的字音在宫商乐律中相邻或相隔很近。因其在管乐器上发声前后相连或只隔一孔,故称。
  • 16、葛覃1.《诗.周南.葛覃序》:"《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后因以"葛覃"为女子待字闺中之典。
  • 17、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 18、葛天1.见"葛天氏"。
  • 19、葛衣1.用葛布制成的夏衣。
  • 20、葛越1.用草木纤维织成的葛布。 2.泛指葛布。
  • 21、葛子1.用芭蕉纤维织成的细布。
  • 22、蛤蚌1.犹蚌蛤。
  • 23、胳膊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 24、胳揪1.紧皱。

鼎鬲的相关查询

鼎鬲的意思解释、鼎鬲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