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uì kān  ]
  • ㄉㄨㄟˋ ㄎㄢ
  • CF DWNE

对勘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对质。

⒉  对照比较。

⒊  锁合。

引证解释

⒈  犹对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又説对勘时,见一戎王,卫者数百,自外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当堂对勘, 席 所言皆不妄。”

⒉  对照比较。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

⒊  锁合。

元 乔吉 《一枝花·私情》曲:“从今将凤凰巢、鸳鸯殿遮笼教暗,将金缝锁、玉连环对勘的严。”

国语辞典

⒈  核对校勘。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八·象数》:「以两司奏状对勘,以防虚伪。」

⒉  对合、对质。

元·乔吉〈一枝花·云髫金雀翘套·尾〉:「从今将凤凰巢鸳鸯殿遮笼教暗,将金缝锁玉连环对勘的严。」
《聊斋志异·卷一〇·席方平》:「当堂对勘,席所言皆不妄。」

对勘词语接龙

  • 1、勘察和测量:~地形。
  • 2、1.见"勘察"。
  • 3、进行实地调查或查看(多用于采矿或工程施工前):~现场 ㄧ~地形。也作勘查。
  • 4、1.审问核察。 2.审核议定。
  • 5、1.核定;校定。 2.测定。 3.戡定。勘,通"戡"。以武力平定。
  • 6、1.核对。 2.犹言命中注定。
  • 7、1.反复查核。
  • 8、1.验对符契。古时符契文书,上盖印信,分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执一半。用时将二符契相并,验对骑缝印信,作为凭证。凡调遣军队﹑车驾出入皇城﹑官吏驰驿等,均须勘合。 2.指勘合时所用的符契。
  • 9、1.谓核实定罪。
  • 10、1.审核议定。
  • 11、1.谓以武力征服。勘,通"戡"。
  • 12、1.宋代皇帝郊祀礼毕,还阙门时,行勘箭之仪。规定用竹签为箭,由金吾掌握另以金涂铜为镞,由驾前掌握。镞端用以合符,符合,即开门。
  • 13、1.见"勘鞫"。
  • 14、1.亦作"勘鞠"。 2.审讯。
  • 15、1.犹看破。
  • 16、1.验对鱼契。唐宋之制,殿门开闭要核对鱼契。其制,以檀木刻鱼形,分为左右,左留中,右置门使处,鱼契左右相合始开殿门,谓之勘契。
  • 17、1.犹查实。
  • 18、查明矿藏分布情况,测定矿体的位置、形状、大小、成矿规律、岩石性质、地质构造等情况。
  • 19、1.犹勘合。 2.指勘合时所用的符契。
  • 20、1.查问;审问。
  • 21、作者或编者更正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表。
  • 22、1.审核校对。 2.特指对比书籍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审定原文的正误真伪。
  • 23、调查检验:逐项勘验完毕。
  • 24、1.清制,地方发生灾情,由督抚委派官员勘定受灾程度,六成以上的为成灾,五成以下的为不成灾。然后结报督抚,限期奏闻。夏灾限六月报完,秋灾限九月报完。

对勘的相关查询

对勘的意思解释、对勘的拼音怎么读?